企业版权法律制度的改善 本文 数字出版企业特别是那些小微企业,在推动数字出版产业进展的进程中,面临的主要问题是融资难的问题。为了破解这一难题,新闻出版总署“多管齐下”,通过政府扶持、设立专门进展基金、鼓舞投资多元化等举措着力缓解、解决上述难题。值得一提的是,在这些举措中,积极落实金融行业对数字出版产业支持的政策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在这一政策的积极引导下,2024 年北京市首家专门面对文化创意企业的金融机构——“北京文化创意产业金融服务中心”在宣武区正式挂牌。这意味着,假如数字出版企业急需资金支持,但却无法提供动产、不动产担保,凭借版权等知识产权同样可以获得贷款以解燃眉之急。据统计,截至 2024 年年末,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中小文化企业版权质押贷款累计发放 16.28 亿元,客户已达 91 户。无独有偶,2024 年 4 月 29 日,杭州国家数字出版产业基地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国朝着打造数字出版集聚区的方向迈进了一大步。在此背景下,及时发现数字出版企业版权融资中存在的法律风险及缺陷,进而结合具体情况制定完善的法律制度以遏制其弊病,并为数字出版企业的健康、快速进展保驾护航,具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一、版权质押的主要模式及其进展现状 从目前来看,国内各地数字出版企业版权质押融资运作模式主要包括三类,北京“直接型质押融资”模式(简称北京模式)、上海浦东“间接型质押融资”模式(简称浦东模式)、武汉“折中型质押融资”模式(简称武汉模式)。简单地讲,北京模式是“银行+企业专利权/商标专用权质押”融资模式;浦东模式则是“银行+政府基金担保+专利权反担保”的融资模式;武汉模式是在借鉴北京和上海浦东两种模式优势的基础上创设的“银行+科技担保公司+专利权反担保”混合模式。以下对上述三种模式的具体运作情况展开详细的阐述和说明。1.北京模式根据“北京模式”的运作方式,交通银行北京市分行做出了“支持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进展”的市场定位,不仅推出了以“展业通”为代表的中小企业专利权和商标专用权质押贷款产品,还推出了“文化创意产业版权担保贷款”新产品。可见,在北京模式中,银行充当了主动参加的创新者角色。在这一模式中,中介结构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例如,北京的某律师事务所、资产评估有限公司、担保有限公司等中介机构共同参加,并且提供相应的专业服务,收取一定的费用,各自按比例承担一定的风险。这些专业中介机构的积极参加,解决了版权质押融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