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与高校学风建设讨论 [摘要]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弘扬传统文化涵育传统文化自信具有一定的现实耦合。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五千年贯穿始终的继承性传统,高校学风建设是学校师生群体在教与学表现出相对稳定、积极向上的状态。充分理解在高校学风建设中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之间的耦合效应关系,对于推动良好的高校学风形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关键词]传统文化;学风建设;耦合效应 一、耦合契机 学风建设是大学进展的可持续主题,从学校层面到师生层面都需要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风建设、创建优良学风。进入信息时代以来,校园贷、西方敌对势力的“普世价值观”、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学生趋于功利化和浮躁化、西方节日意识形态的输入扭曲了部分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而在传统文化中的东周诸子百家超越时代的哲学智慧:在思想层面,传统文化中的诸子百家思想为学风建设提供了逻辑参照,比如儒家文化的“义利观”的弘扬;在文化层面,传统文化为高校学风建设提供基础的支持;在实践层面,传统文化为高校提供案例指导。所以,当高校学风建设嵌入自信的传统文化之时,它们之间的耦合所体现的相互影响,并通过配合促成老师“教”、学生“学”良好的风气,在相互作用中形成积极奋进的效应。 二、传统文化对学生“学”的耦合效应 在贯穿五千年的中国传统文化历史里,形成了包括道家、儒家、法家、墨家等思想学派,只是到了汉武帝时期所实行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时儒家学说成为正统地位,其他思想处在次要的位置,但是闪耀光芒的诸子百家传统文化在渊源流长过程中形成了不同文化形式和文化符号并在传承中得以延续。从客观现实来看,很多学生对于传统文化处于模糊或碎片化了解的状态,对于促进良好的学风建设有一定的难度,但是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对于重建国家形象,“青年强则国家强”的现实需求中对于提倡传统文化的进展是与时俱进的。新时期习总书记强调传统文化制造性转化、制造性进展,因此充分理解新时期我们的思想、品行从诸子思想传承中与学风建设的耦合效应关系,对于推动良好的高校学风形成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首先,孔子的“义利”思想与高校学风建设具有一定耦合效应。市场经济促使部分学生利字当头,对于金钱过度看重,导致校园贷危机层出不穷。在古汉语词典中对于“义”的解释有:社会认为合宜的道理和行为、礼节等,对于“利”的解释为:财力、钱财方面的好处,《论语•里仁》中说:“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