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蓄存款分流与货币结构变动论文 该项讨论得到中国体改基金会北京国民经济讨论所的资助,许多观点是在与樊纲、余永定、米建国等教授的中形成的,在讨论过程中还得到孙涛、罗振宇、李绍光、袁平等几位博士的大力帮助。 提要:近一时期以来,中央银行连续降息,导致居民储蓄存款分流速度加快,但分流出来的资金未能如期望的那样进入实际产品市场,进而拉动消费和投资需求,而是大量流入股市,且主要汇合于一级市场,由此产生巨额资金沉淀,并直接形成广义货币收缩的主要原因。这种情况不仅造成总需求进一步萎缩,而且大大降低了整个经济体系的金融效率。为此,国家应及时实行措施,通过改革新股发行制度、增发国债和利率市场化等方式,引导储蓄存款资金进入实际生产领域,提高储蓄向投资的转化效率。 一、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动状况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保持了较高的增长速度,其进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1)持续增长阶段:1978-1988年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平均每年增长 30%以上,1988 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 3798 亿元人民币,为 1978 年 210 亿元的 18 倍。(2)高速增长阶段: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1989-1996 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年均增长率达到 31.6%,至 1996 年储蓄余额上升为 38520 亿元。(3)减速增长阶段:1996-1999 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虽然继续增长 ,1998 年底达到 5.3 万亿元,但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开 始 下 降 , 增 长 率 由 1994 年 的 41.5%, 一 路 下 降 到 1998 年 的15.4%。同时,新增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开始出现负值,其中 1997年增长率为-12.4%,1998 年为-8.2%。 进入 1999 年,居民储蓄存款形势发生新的变化。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到 12 月末为 59621 亿元,同比增长率仅为11.6%,增幅比去年末下降 3.8 个百分点,其中 6 至 9 月新增储蓄存款仅为 396 亿元,比去年同期少增 1485 亿元。特别是,6 月、10月和 11 月,当月新增储蓄存款出现负值,储蓄存款减少数额分别高达 25 亿元、94 亿元和 84 亿元。上述情况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分流进一步加快,投资、消费、金融结构等方面都由此产生一系列变化,分析储蓄资金流向、货币资产结构及其经济效应对于宏观经济政策的讨论和制定具有重要意义。 二、储蓄存款分流的主要原因 事实上,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下降从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