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_第1页
1/25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_第2页
2/25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_第3页
3/25
新闻采访新闻采访一、诠释:新闻工作者为搜集新闻素材所进行的活动。二、特点:1. 目的的差异性2. 时间的限制性3. 项目的突发性4. 需要的广泛性5. 知识的全面性6. 活动的艰辛性三、活动方式:(活动实施方式具有侧重点和独特性)形式上分1. 个别访问2. 开座谈会3. 现场观察4. 参加会议5. 蹲点6. 查阅资料7. 改写8. 问卷9. 采访 (注意:准备充分 提问凝练 记录与时)10.网络采访主要形式:1)直接信息2)组织网络调查3)通过、博客、MSN 沟通4)查阅资料(真实性)性质上分1. 常驻采访 (派驻外地或外国记者的日常采访活动)2. 突击采访 (在事先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迅速对突发事件所进行的采访活动)3. 交叉采访 (在同一期限对两个以上新闻事件交替进行的采访活动)4. 巡回采访 (根据编辑部指示,沿着预定路线进行的采访活动)5. 隐性采访 (不公开记者身份或不申明采访目的的特别采访活动)6. 异地采访 (记者到分工围以外地区的采访活动)新闻报道策划一、缘起1. 1993 年以来“策划”概念为新闻媒介所认同,并为全国一些有影响的媒介所推行2. 1993 年,探讨新闻策划的文章纷纷出现在新闻学术刊物上。1993 年 11 期《新闻战线》、《中国记者》刊载《搞好新时期的报道策划》、《报纸策划:当代新闻学新课题》等论文3. 1994 年,地方报协会举办“新闻报道策划研讨会”4. 1995 年,奉策划为“报纸灵魂”《华西都市报》创立、推出大量策划案例、理论界研讨开始集中5. 1996 年,“新闻”和“策划”相提并论,并形成争论6. 1997 年,《新闻记者》连续 9 个月推出“新闻策划”之讨论,业界对新闻报道策划的研讨全面展开,“走进新闻策划”成为共同要求。二、定义:新闻传播工作人员对新闻传播活动最佳效益的谋划三、作用(3“是”、2“标志”、3“有利于”)三个“是”1. 新闻报道策划是新闻不断出新的重大举措2. 新闻传播实务理论和实践新的增长点3. 我国计划经济走向市场经济过程中新闻报道的又一次成熟两个“标志”1. 标志着新闻工作者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的又一次增长2. 标志着新闻报道方式和记者、编辑思维方式对市场经济的进一步适应三个“有利于”1. 有利于调动、选择最佳信息资源2. 有利于促进记者采访作风深化3. 有利于促进新闻导向正确四、分类两类:第一类:报道题材价值呈显性状态的新闻报道策划狭义:价值显露报道题材所进行的视角新、立意高、开掘深、介入与时的战役性、系列性、...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刘海贵中国新闻采访写作教程重点笔记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