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肉羊产业调查报告市养羊业自改革开放以来保持了比较稳定的增长态势,与其他畜种相比,生产和效益比较稳定,对京郊尤其是边远山区农民脱贫致富起到了积极拉动作用,尤其本世纪以来的前 5 年,肉羊养殖规模扩甚为迅速。不过随着建设都市型现代农业步伐的加快,肉羊业进展有萎缩之势。肉羊业无论从产业形态还是产业质量上看,都缺乏都市型现代农业的进展属性,与首都社会、经济、科技进展要求还有很大差距,肉羊业进展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是,大城市强烈的畜产品需求和确保首都基本应急供给量的战略需要以与京郊地区农民增收的需要又拉动着畜牧业包括肉羊业的生存和进展。因此,如何建立与都市型现代农业相匹配的养羊业,是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2024 年 7 月 4 日至 6 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饲料讨论所刁主任组织带队,中国农业科学院畜牧兽医讨论所储明星讨论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兽医研究所邱昌庆讨论员、中国农业大学秉龙教授、肉羊试验站罗桂河站长等参加,对地区的市门头沟种羊场、八里店养殖中心(合作社)、中洋牧业和盛世富民清真食品就肉羊产业进展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本次调研主要采纳典型调研的方法,以问卷、访谈、会议等方式进行。本次调研的区域主要包括市门头沟区、延庆县、昌平区,基本覆盖了市肉羊产业的代表性区域。通过实地调研和与当地市区县主管部门与典型羊场负责人的座谈和资料整理形成如下调查报告。一、羊产业进展的历史回顾(一)成长恢复期(1949-1978)建国初期,随着国民经济恢复,养羊业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势头,年递增 16%,到 1963 年末,全市存栏羊由 1949 年末的 9.4 万只达到 75.2 万只。后因林牧矛盾解决不当,受政策限制,存栏急剧下降。到 1965 年,全市绵山羊存栏下降到15747 万只。一直到 70 年代后期,受价格影响,绵山羊存栏徘徊在 55 万只左右。到 1978 年底,全市羊存栏 56.2 万只,其中:山羊 47.6 万只,绵羊 8.6 万只。这一时期养羊生产主要集中在山区,以山羊为主,基本为地方土种羊,出栏率为47%,生产水平低下。(二)快速进展期(1978-1994)改革开放搞活后,绵山羊产品价格趋于合理,养羊热情回升,同时羊肉市场 需求增加,促使绵羊改良计划的启动,也牵动了市养羊结构的转变。1986年从省梁山县引进小尾寒羊 1870 只,开始了以提高繁殖力和出栏率为目标 的绵羊改良工作。先后建成了昌平老峪沟、密云番字牌小尾寒羊扩繁基地,对绵 羊改良做出有益探究和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