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体辅导原理与实务第一节 团体的概述 一、团体的概念1、什么是团体 团体是通过人们彼此之间相互交往、相互联系、相互影响,而形成的为达到共同的目标,满足共同的需要,以一定的社会活动方式和一定的社会法律规范联系在一起的一种组织的集体形态。 2、团体的主要特征 (1)团体内部各成员之间相互依赖、相互联系,在心理上相互意识到对方; (2)团体各成员之间,通过活动与交互作用,在心理和行为上能彼此影响; (3)团体各成员在情感上有“我们同属一群体”的感受。 3、由个体构成团体的基本条件 (1)团体成员有共同的目标和目的; (2)为了达到和实现团体目标,团体有公允的法律规范和规则; (3)团体要满足各个成员的归属感; (4)团体有一定的结构,每一个成员占有一定的地位,扮演一定的角色,执行一定的任务,有一定的权利与义务; (5)团体成员之间有工作、信息、思想、感情上的沟通。 二、团体的分类 1、正式团体和非正式团体 正式团体:是由组织正式设立并有明文规定的一种有固定编制、明确的职责权限、完备规章制度、领导者和确定的上下级关系的团体。(如,学校的班级) 非正式团体:是人们在相互交往中自发形成的,没有正式组织程序和明文规定的团体。(如,班级中的小团体) 2、假设团体和实际团体 假设团体:也叫“统计团体”,是为了进行某项讨论而划分出来的团体。 3、固定团体和临时团体 固定团体:是长期存在的一种较为稳定的组织形态。 临时性团体:是指为完成某一临时任务而形成的团体,任务一旦完成,活动宣告结束,团体自行解散。 ?? ?三、团体的功能 1、团体对个人心理的影响 (1)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强烈的归属感,使自己和其它成员保持友谊和紧密联系,心理协调,彼此都体会到大家同属于某一团体。 (2)团体能使成员个人产生认同感。 (3)团体对个人能产生强大的支持力量。 (4)团体引入竞争机制,能促进成员之间相互竞争与相互激励。 (5)团体能融洽并协调人际关系。 (6)团体可能满足成员的其它心理需要。 2、团体对个人行为的影响 (1)社会助长作用:指个体在别人在场或与别人一道工作时,可以促进个体活动效率提高的现象。社会助长作用的机制,主要是由于别人在场,能唤起竞争意识和被评价意识,使自己感到有竞争的压力,从而增强行为的动力。(结伴效应和观众效应) 揭示社会助长作用的实验:特利普里特(1897)让被试在三种情况下骑行 25 英里。一为单独骑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