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心理误区及建议 一、领导干部家庭教育中常见心理误区 心理误区一:父母对孩子过多的关注和过度的保护,就是溺爱,这种溺爱剥夺了孩子的独立性,会引起孩子更强烈的自卑感,导致孩子成年后出现人格问题。在部分领导干部子女飞扬跋扈表现的背后,其实隐藏着这些人在实际生活中的无能为力感,因为他们只有显示得自己很强大,才能抵消内心强烈的自卑感。这一问题的根源就在于在他们幼小的时候,什么事都有人为他们做好了,什么问题都有人替他们考虑好了。表面看起来是因为爱所以不让你做,可是潜台词却是“你做不好”,因此,在长大成人后,他们不能自谋生路,不能自己做出决定,不能应付生活中面临的日常生活问题和挫折,只能通过蛮横无理、豪强霸道来解决问题,人虽已长大成年,心理却仍然幼稚和弱小,觉得哭闹了就能达到目的,仍然用幼年时的心理和思想来处理问题。这正是由于幼年时家长对其过分溺爱与骄纵,让他们感觉到自己是世界的中心造成的。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见事事都不如己意,处处不合己心,他们成为生活的失败者,但这又与他们的优越感形成强烈的冲突,此时他们往往使用更加蛮横、更加霸道的做法,希望维系自己的骄傲,以致适得其反,出现无法无天的行为,甚至制造出不可调和的矛盾,犯下不可挽回的错误。在孩子幼年时,家庭条件再优越,也要培育其生活自理能力,让孩子自己去解决问题,自己做决定,即便他们有时会做错。要在这些从不会到会的过程中,培育出他们真正的自信,这对他们的未来是有好处的。尤其不可利用手里的权力,为孩子解决成长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在前面走了成长的捷径,后面就只有吞食失败的苦果。 心理误区二:把“为孩子做过多的打算”当作是爱孩子的表现不可否认,当前的领导干部中,确有一部分是为享乐而贪污腐败的,但也有一部分是自己的物质需求并不是很高,但为了孩子而走上贪污腐败的犯罪道路的,如要为孩子将来铺好路、买好房、留下不菲的家产等,但领导干部往往越这样做,孩子反而越不成器,这当中就形成了一个矛盾的心理误区。家长本身的出发点是为了子女好,但结果往往适得其反,让孩子成了不学无术、荒唐度日的纨绔子弟,与家长的初衷相去甚远。因为爱孩子,所以为子女筹谋钱财、权力、资产,其实相当于走错了方向,致使孩子没有高尚的人生志向、健全的人格品质、稳定的情绪状态、正确的道德标准、生存的能力,留有钱财和权力相当于害了他们,导致他们犯下更大的错误,而一个人假如拥有了志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