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议短期融资券进展过程 1 短期融资券的重启 1.1 短期融资券首次推出 1989 年,中国银行下发《关于发行短期融资券有关问题的通知》(银发[1989]45 号),肯定了各地为弥补短期流动资金贷款的不足而发行短期融资券的做法。其主要特征是: (1)实行规模管理,余额控制。 (2)利率实行高限控制。 (3)审批制,发行必须由人民银行批准。而与此政策对应的结果却是在 1993-1994 年间社会上出现了乱集资、乱提高利率、乱拆借的三乱现象,最终导致短期融资券退市。 1.2 短券退市后的反思 短期融资券的出现改善了当时企业流动资金贷款不足、直接融资与间接融资的比重严重不平衡的局面,但大量的未兑付短券使商业银行的信贷资金流失,政策运行的结果与预期完全相反,这些都表明制度的设计不够合理未能完全适用于当时市场,且制度未能贯彻落实,使运行结果与初衷违反。因此,制度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能得到执行两大方面应成为以后政策制定的风向标,具体可加强制度在信用管理、风险管理、评级管理、监管管理等方面落实。 1.3 短期融资券重启 2024 年 5 月 24 日,央行发布了《短期融资券管理办法》以及《短期融资券承销规程》、《短期融资券信息披露规程》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在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短期融资券。新制度的特征是: (1)采纳备案制,摒弃审批制; (2)发行利率由市场决定; (3)不需要银行的强制担保,但必须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以上三个显著特征都体现了市场化原则,满足了当时金融体制改革的迫切需求而意义重大;对企业而言,拓宽了融资渠道、改善了融资环境、降低了融资成本,法律规范了信息披露;对银行而言,推动了其经营结构的转型、拓展了业务实现多样化、提高承销银行的知名度;对经济而言,优化了金融资源配置、增加了财政收入和就业机会、促进了经济高速进展。 2 短期融资券里程碑——福禧事件 2.1 发行背景 自 2024 年 5 月短期融资券重启后到 2024 年 2 月底,短期融资券已经累计发行了 109 次,发行额累计达到了 1771.7 亿元,进展速度和规模都是债券市场其他融资方式无法比拟的,以其融资成本低、方式灵活、发行便捷等特点成为各企业的融资首选,其对银行贷款的替代效应也改变的银行等金融机构的传统盈利模式,各金融机构竞相追逐资质优良的短券承销业务。金融市场及资本市场形成了良性互动,短券市场日渐升温,发行利率也不断上升。 2.2 福禧事件简介 2024 年 3 月 6 日,福禧投资控股有限公司以贴现式计息方式,面对银行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