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探析 【摘要】现阶段工程项目建设中,EPC 模式已经得到广泛应用。本文主要介绍了 EPC 模式下建筑工程造价管理存在的风险,阐述了对现阶段企业常用的风险防范措施,结合现阶段 EPC 模式的现状,提出四点有效策略,供相关工作人员借鉴分析。 【关键词】EPC 模式;工程造价;成本控制;责任制 基于 EPC 模式下的工程承包与传统承包方式相比,具有一定的优势,如何做好 EPC 模式下建筑项目工程造价管理工作,对存在的风险进行有效管理,为我国建筑行业进展提供长效进展机制,是当前亟待思考的问题。 1.EPC 模式下建筑项目工程造价中存在的风险 当前建筑施工单位在应用 EPC 模式中,存在一定问题,尤其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假如工程管理工作或者在建筑施工中出现外界干扰,将对整体建筑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不利于整体建筑工程施工工作有效进行。现阶段工程技术人员对整体施工工作进行严格管理,确保整体建筑质量达到相应的验收标准,从而降低建筑单位的损耗,提高建筑单位自身经济效益。EPC 模式的使用,主要由三个方面组成,分别是设计、采购与施工。在建筑施工单位使用 EPC 模式来承包相应建筑施工时,需要在业主签订合同之后,由施工单位对整体工程建筑进行总承包,并且对整体建筑的质量、安全、进度负责。EPC 模式的使用,在工程造价管理中存在较大的风险,其风险主要来源于建筑施工中的不同阶段。例如:在工程项目规划中,假如设计人员不能够对整体建筑设计工作进行有效设计,并且没有对关键环节进行有效论证,整体设计方案的合理性不能够有效保证,将会对整体建筑产生较大的影响。一方面,EPC 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使用,对整体建筑施工单位的要求较高,另一方面,建筑工程设计、采购与施工中任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将会对整体建筑施工产生较大的影响。 2.EPC 模式下建筑项目工程造价风险防范的措施 2.1 建立风险管理机制。基于 EPC 模式下建设项目在施工期间,如何做好造价风险防范。首先企业要从根本出发,防止风险问题发生。在施工过程中,根据工程实际情况,加强和完善风险管控机制,重视风险防范工作[1],提升当前工作质量,避开建筑项目实施阶段出现意外导致实施阶段成本控制工作难以落实的情况发生。在总承包单位内部,建立风险管理机制,提高建筑施工单位不同部门对于风险管理的认识,将成本控制工作落实到日常工作中,从而改善各阶段工作质量,为整体决策工作有效进行提供相应的思路,从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