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角度审视先进性人格论文 论文摘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的最终目的应该是让每个党员具有先进性的人格。从深层心理角度审视先进性人格,它与人的深层心理结构中对优越性、超越性追求的人格结构共契。因此共产党员先进性人格的塑造有深层心理的基础,更符合共产党的建党宗旨和时代进展的需要。通过先进性教育的长效机制,是完全能够达到先进 IJ 生人格塑造的目的的。 论文关键词:深层心理;共产党员;先进性人格;塑造 二零零五年一月开始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早已结束了,但是它对每位共产党员心灵与行为的影响一直持续着。广阔党员通过这次学习活动,在思想上更加努力地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信念;在行动上奋发进取、开拓创新,时时处处去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今日当我们从心理学角度来审视这次教育活动及其持续影响时,很清醒地意识到:假如这次教育活动带给人们思想和行为上的先进性表现最终能定型成每位共产党员的人格特征,那么,这场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历史意义就更加深刻了。其实这也是我党组织开展这次学习活动的根本目的。历时一年半的先进性教育活动也只是为广阔党员干部自觉自愿地塑造先进性人格开了一个好头。先进性教育活动形式上结束了,但塑造先进性人格的教育和自我教育活动会一直持续下去。 人格是个体在对人、对己、对待环境事物时所显示的稳定的精神面貌,是一个人完整而稳固的行为倾向的总和。一旦形成,它是很难加以改变的。一个群体或组织往往会有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即共有的人格成分。共产党作为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组织所体现的先进性,就是每名共产党员都应该具有的共同的典型的心理特点,最终表现为共产党员独有的先进性人格。这种先进性人格就是精神上体现“三个代表”的核心思想和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行动上吃苦耐劳,大公无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在工作岗位上表现出高度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制造性,以奉献为乐,将自己的人生寄予在为党和人民谋福利的伟大事业中。 当我们将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与人格塑造放到社会历史文化与深层心理背景上去讨论时,发现它不仅仅反映了代表一个振奋民族的政党积极向上的思想政治观,即领导全体民众向着民主、和谐、美好的社会迈进的信念和方略,而且与人类深层心理中对卓越、崇高追求的人格需求共契。 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中的人格结构就明确表示了“超我”的存在,“超我”是人格道德的维护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