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道德修养课探究性教学讨论 摘要:在高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构建探究性教学模式是全面落实科学进展观、深化领悟新课改精神的重要措施之一。以此为背景,笔者在本文中深化的讨论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开展探究性教学的模式,以期进一步促进基础课程的教学质量,更好的培育学生在校大学生的思想道德并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 关键词: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探究性教学;讨论 所谓的探究性教学指的是老师对学生的讨论意识、能力进行创新的培育,把探究性思维融入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开展讨论性的学习活动。笔者在本文中首先分析了在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培育探究性教学模式所必备的“沃土”,然后就培育在校大学生养成探究性学习的措施进行深化的讨论,以期进一步提升国内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教学质量。 一、优化课堂教学,培育适合“基础”课的探究性教学模式 1.提出问题阶段 开展探究性教学的重要阶段为提问题阶段,其会对探究性教学的质量、效果造成很大的影响。深化探讨问题的本质我们会发现,它是客观事物之间存在矛盾并反映在人脑海中。也就意味着问题是联系人们了解客观世界的纽带和桥梁。老师可以对“基础”教材深化的讨论,在掌握课程体系的基础上提出极具启发性的开场问题,让学生的兴趣和思维被激发。也可以让学生自主的讨论问题然后根据自己的理解提出问题,划分学习小组自行讨论,进一步讨论自认为有价值的问题。怎样去确定问题、确定什么样的问题和老师选取的视角有很大的关系,也和老师对教材的理解息息相关,学生自主提问题则受其自身的兴趣爱好,生长的环境等有关系。 2.探究答案阶段 该阶段为探究性教学的实质性阶段,该阶段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指导,使用自主讨论或者小组合作的方式选择进行探究性学习的课题。方法不唯一,可以根据“基础”教学的实际情况自行确定,一般的方式为:确定问题后,可以自问自答,经由自己讨论的基础上攥写报告或者学习论文;也可以班级为整体,提出问题、寻找答案;同时,可以选择学习小组的形式,以小组为单位共同讨论,然后小组选择攥写人编写论文,在内部针对论文进行讨论最终定稿。班级内的每一名同学至少一次担任小组长,然后提出问题。就整个过程而言,老师要根据教学的实际情况进行指导,学生有不懂的地方经过讨论仍无法解决就需要老师及时的给予解答,老师保障控制全场的基础上又要给学生极大的自主权。 3.沟通内化阶段 该阶段不仅仅是探究活动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