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短信讨论论文 手机短信话语文本主要是以手机为载体来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而制造出来的书面言语作品。这种书面言语文本呈现出了富有特色的语言运用特征体系和行文法律规范。手机短信话语文本的形成是表达主体即发短信息者出于某种语用目的而创拟的,所以在语言运用方面有自己的独创性。手机短信是在有限的字数内利用现代传播技术传递信息的一种新型语言文化现象。它存在字数的严格限制,但是汉语的生动灵活和凝练文字、丰富内涵的各种修辞手法,使得它绝境求生,脱颖而出。它独特的强劲优势和宽阔的涵盖范围,给社会生活各个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在当前的社会流行语中,它的一支独秀被人冠以“第五媒体”的美称。而且它融合了人机传播和大众传播的优势,并以其特有的时尚号召力,成为维系亲情、友情、爱情的重要纽带。 手机短信的特点是其一其语言的生动性,短信文本的造句生动形象,独具我们民族特有的睿智与幽默。短信文本大量使用了谐音、夸张、比方、拟人、对偶、借代等修辞手法。在运用方面它呈现出了极大的自由性,既有对传统文学样式的借鉴、移植,又有别出心裁的独创,修辞技巧十分丰富,灵活多变。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可以说,手机短信的语言,丰富了现代汉语的词汇宝库,使人际沟通的语言花样翻新。手机短信的特点二是手机短信文体篇章短小精致,它的语篇长度特征就是“短”。一般的手机设定中,对短信的接收都有长度的限制,从 50 字到 150 字不等。而根据内容,短信息只要能传达一个信息,使接收方明白就可以,所以不要求句子的完整性和语言的优美,一般来说短信的平均话轮长度为 8 个字(包括标点符号,印刷符号,一个英文单词或英文缩写算作一个字,一个情感符号也算作一个字)。其三,手机短信还融合了各种文体的特点,呈现出兼容并包的语篇特征,它将诗歌体、散文体、戏剧对话、对联式文体渗透进来。表现出了相当鲜活丰富的语言运用特色,短信文学带来了文学的传播方式和阅读习惯的改变,也改变了文学的文体形式。比如篇幅精短、句式短促、排列形态特别,同时也改变了人类之间的交际方式,本文用话语分析的方法来讨论手机短信,也是从一个新的角度来讨论短信文学,讨论这种随着手机通讯的出现而飞速进展的短信交际形式。 话语分析形成于 60 年代末、70 年代初,是一门涉及哲学、社会学、心理学、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在1967 年社会哲学家格赖斯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观点,他认为人类在进行话语交谈时都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