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投资基金管理论文

投资基金管理论文_第1页
1/25
投资基金管理论文_第2页
2/25
投资基金管理论文_第3页
3/25
投资基金管理论文 [摘要]政府部门、理论界和投资者都对投资基金的进展寄予厚望,我们迫切需要建立投资基金的治理和监管体系。不对称信息理论为我们提供了分析的框架:只有建立投资基金的治理和监管体系,才可以解决因信息不对称而导致的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我国应从投资者分类、治理结构、信息的私人生产、政府监管、自律监管等方面来考虑和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 [关键词]投资基金不对称信息治理和监管 我国的投资基金是伴随着我国市场化改革的深化而出现的。它的出现的自发性、相关制度及监管的缺失或不完善使得投资基金在其进展的过程中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从理论界和政府部门的角度看,投资基金的引入,一方面是因为投资基金已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经济进展和金融运作中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美国在 2000 年底共同基金的总资产达到 69668 亿美元,约占美国股票总市值的 45.64%);另一方面,也是基于投资基金的功能和我国经济的进展趋势而在金融领域进行的制度创新的尝试。在西方,投资基金业已有 150 多年的历史,在经历了漫长的探究过程之后逐渐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制度和监管体系。我国需要借鉴西方的经验来缩短这个探究的过程。 一、投资基金运作中的不对称信息问题 长期以来,因非资本所有者的管理者控制企业而产生的动力问题,一直为经济学家所关注。由此形成了早期的“经理型厂商理论”和“行为型厂商理论”,这些理论摒弃了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资本所有者和管理者合一的古典企业模式,而倾向于把重点放在讨论经理的动力问题的理论上。对同一问题的近期讨论则形成了“委托代理理论”。该理论认为,企业在所有权和控制权分离的情况下,会出现内部的利益冲突,委托人(企业的所有者或称股东)追求的是利润的最大化,而代理人(经理)追求的是自身的效用最大化,如收入、权威、在职消费等。由于经理人员不是或不完全是企业的所有者,在努力工作的前提下,努力成本完全由自己承担,而因努力工作提高的产出却被股东分享,故经理人员没有足够的动力努力工作。同时,假如经理人员追求在职消费的话,所耗费的成本由企业承担,自己却可以得到全部好处,故经理人员就有足够的动力追求在职消费等不利于股东的目标。在这种情况下,企业的实际价值就减少了,所减少的部分被称为“代理成本”。这种代理成本广泛地存在于各种委托代理关系及其他不同利益主体之间。总之,只要所得和所付出不相称,就意味着某个当事人的行...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投资基金管理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