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纸版面革新管理论文 伴随着媒介市场的发育成熟和媒介竞争的不断加剧,我国报纸已开始走入多版化、彩色化的时代。报摊上的争奇斗艳和版面上的五彩纷呈,掩映着各类报纸营销大战的浓浓硝烟。透过这场竞争,考察我国报纸版面设计的理念变革和业务创新,思考其未来进展走势,对于报界与学界都已非常必要。 (一)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报纸版面的改进是持续渐进的。促使报纸版面改革的因素主要有: 报纸类型的多样化。1980年以后我国晚报的复兴,形成“小报促大报,晚报促日报”的局势,晚报的定位不同于机关报,版面风格也与机关报不同,其生动活泼的版面编排对日报影响很大,曾吸引了不少地方机关报的编辑人员到一些著名晚报考察和学习。80年代后期,一批专业性报纸、生活服务类报纸问世,我国报纸版面进一步呈现多样化的风格,如1989年创刊的中华工商时报就以其与众不同的版面设计引起了广泛注意。90年代,又有一大批新型的都市报纸兴起,这些报纸在继承晚报生动活泼的版面风格的基础上,对版面创新再一次起到推动作用。 报纸版面的不断递增。80年代后期开始,我国报纸纷纷扩版,报纸加厚以后,各版的分工开始细化,专栏专版迅速增加,报纸头版在报道要闻的基础上增加了“导读”功能,而且多版化对整个报纸的易读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报纸整体上看,多版的报纸开始分单元设计,如新华日报1999年改版后12块版为3个版组。一些版面多的生活类报纸如《精品购物指南》等版组更多。从版面的编排上看,模块式结构已经取代穿插式编排,成为主流。 媒介竞争的日益加剧。各类媒介之间日趋激烈的竞争使所有媒介都越来越重视媒介产品的形象包装,报纸版面设计也不断在追求创新。比如我国机关报在90年代初为了开拓市场赢得竞争,纷纷创办“周末版”,而周末版最引人瞩目的就是风格形象与其正报迥异,机关报版面设计中的“破忌”很多是从周末版开始的,有些做法后来引入了正刊。90年代以后,报纸改版频率加快,各类型报纸的版面更处在不断改进和创新的状态。 科学技术手段的广泛运用。80年代以后,电子排版的普及、印刷技术的更新,包括彩色印刷的普及以及数码相机、卫星传稿等技术的运用等,为报纸版面设计和制作提供了更大的自由发挥的空间,如选择性更大的字体字号、网纹线条,加上灵活便捷的电脑制图、丰富的色彩等,都使版面编辑能够更自如地表现其编排思想。 因此,我国报纸版面近年来推陈出新、百花齐放。纵观版面的流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