挑战营销 4P 尝试顾客营销模式论文 一、中国营销的困惑 改革开放以来,西方市场营销学的引入为中国的市场营销进展起到了十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目前为止,传统的4P营销理论(产品 Produck、价格 Price、地点 Place、促销 Promotion)也一直成为指导我国营销实践的主流理论。然而,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飞速进展,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特别是面对知识经济的来临和世界贸易组织的加入,传统的 4P 营销模式已经显得有些力不从心,因为它无法满足中国企业对品牌形象、服务水平和顾客关系等重要营销战略的更高要求。 以品牌为例,在 21 世纪的今日,无论是在哪一个国家,我们随时随地可以看到诸如可口可乐、麦当劳、万宝路、奔驰、耐克、索尼等等国际品牌的身影,然而国内却没有一个品牌可以与之抗衡。在证券行业,截至 2001 年底,我国全部券商的注册资本之和也不过800 亿元人民币左右,而美国摩根士丹添利在 1999 权益资本就高达9000 亿美元。到 2024 年上半年,中国已有 124 家证券公司,注册资金共 1060 亿元,资产管理规模 7814.57 亿元,相当于国内一个中等银行的资产规模,但和国外相比,仅美林证券一家的管理资产就高达 1.4 万亿美元。面对这种品牌实力的巨大落差和 WTO 的加入,国内企业尽管纷纷亮出了“打造民族品牌”旗号。但遗憾的是,传统的 4P 营销模式已经无法做到这点。在知识经济来临的今日,中国企业再也不能凭借产品生产、制定价格、批发销售和宣传促销取得显著的营销绩效,更不能以此获得企业品牌价值的提升。 正是因此,中国企业在历经了产品竞争、质量竞争和价格竞争之后,不约而同地将目光投向了品牌形象和服务质量的建设,于是,纷纷求助于各种新型营销或品牌设计技术。但另一方面,尽管近年来从国外传入的品牌营销、服务营销、一对一营销、关系营销、CIS(企业形象系统)、CRM(顾客关系管理)和 IMC(整合营销)等现代营销理论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我国企业的营销深化和品牌建设,但这些“细分式”的营销思想并不完全适应中国的市场环境,或者说它们最终也只能够帮助中国企业改善某一方面的局部的问题,而不能从整体上为中国企业带来营销绩效和品牌形象的本质变化。因为,这些现代营销理论都是建立在一种高度发达和成熟市场环境基础之上的一种“细分式”营销理论,而当前的中国市场环境从总体上来说还与发达国家成熟市场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种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目前的经济水平不发达,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