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高校老师职业道德建设 [摘要]高校老师的道德价值观及思想认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进展,也在发生着变化,高校老师职业道德建设已经成为各校进展的首要任务。加强对高校老师职业道德的分析,不断提高高校老师职业道德素养已经成为高校进展的重要问题。 [关键词]高校老师;职业道德建设;问题;基本路径 一、高校老师职业道德分析 高校老师是为国家培育优秀专门人才的职业。老师职业道德是老师在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各种法律规范的总和。它是高校老师素养的关键,要求高校老师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并将其不断内化成为个人的修养。假如高校老师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会在面对学生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以自身为标榜会让老师具有更大的个人魅力,从而为工作带来更多的有效性。加强高校老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提高老师队伍的整体进展水平。老师的职业道德素养直接关乎学生的质量水平,只有不断提高老师的道德修养,充分发挥老师的主观能动性,进行自我学习、自我反省、自我改正,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高校老师。老师的职业道德也影响着学生的道德品质,老师的道德修养素养、行为习惯、精神风貌等,时刻都在被学生感知、模仿。加强高校老师职业道德建设,有利于缓解市场经济体制带来的负面影响。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高校老师队伍中重金钱轻事业、学术不端、乱招生、乱收等现象屡见不鲜,这些现象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热门话题和舆论焦点,对高校老师的整体形象和声誉产生了不良影响,要克服这些现象仅靠法律的强制规定是不够的,还需要老师自身的道德觉悟。然而,当前高校老师的职业道德建设却面临着严峻挑战。 (一)职业认同感低,缺乏敬业精神 目前,部分老师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发生了偏差,没有把自己当做“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职业认同感较低,敬业精神淡化。有的老师工作态度散漫敷衍,不充分备课,不仔细批改作业,只看重课时数量,不注重教学质量,不安心教学工作等。虽然这些现象是个别的,但极大地损害了老师的形象,给高等教育的健康进展带来非常不利的影响。 (二)科研能力差,缺乏诚信意识 当前,一些高校老师对科研活动兴趣不大,只是为了评定职称才写文章,即使参加了课题讨论,但思路受限制,实践能力较差,要想取得成果和突破比较困难;有的年轻老师在科研上表现浮躁,没有潜心讨论学术的精神;还有部分老师不注重学术讨论的质量和价值,缺乏创新务实的精神,诚信意识较差,甚至弄虚作假,有学术造假等行为,在社会上造成了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