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教育与教育学教育:人类有目的地培育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传承文化、传递生产与社会生活经验的一种途径。教育区别于其他社会领域的根本特征是有目的地培育人。广义的教育:增进人的知识与技能、进展人的智力与体力、影响人的思想观念的活动。狭义的教育:是学校教育。教育者依据一定的社会要求,依据教育者的身心进展规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受教育者施加影响,促使其朝着所期望的方向进展变化的活动。教育的基本要素:1.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有目的地影响他人生理、心理及性格进展的人。2.受教育者 :在社会教育活动中,在生理、心理及性格进展方面有目的地接受影响、从事学习的人。3.教育媒介 :教育活动中,教育者作用于学习者的全部信息,包括信息的容,也包括信息的选择、传递和反馈形式,是形式与容的统一。教育的起源学说: 生物起源说 【法】利托尔诺、【英】沛西能 第一个正式提出的有关教育起源的学说心理起源说 【美】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无意识的模仿劳动起源说/社会起源说 【前联】 教育起源于人类所特有的生产劳动 教育的形态:1.按教育系统自身标准分——非制度化教育、制度化教育;2.按教育系统赖以运行的空间特性分——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3.按教育系统进展历史进程分——原始社会教育、古代社会教育、近现代社会教育原始社会教育——特征:自发性、广泛性、无等级性;与社会生活、生产劳动有关;主要方式为言传身教和有意识模仿学习。古代社会教育——特征: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古代中国:夏代——出现学校教育形态;西周——“国学”、“乡学”,六艺:礼乐射御书数;春秋——私学,儒墨西汉——汉武帝采纳董仲舒提出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隋唐——科举制度,“六学二馆”;宋代——“四书五经”,“学而仕则优”;明代——八股文;清代——清光绪 31 年(1905),科举制度被废.古代印度:婆罗门教、佛脚古代埃及:“以僧为师,以吏为师”古代希腊、罗马:欧洲奴隶社会——雅典教育、斯巴达教育;欧洲封建社会——教会教育、骑士教育。20 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进展的特点:1. 教育的终身化;2. 教育的全民化;3. 教育的化;4. 教育的多元化;5. 教育技术的现代化教育学:讨论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现象:教育活动外在的、表面的特征,包括教育社会现象和教育认识现象。教育问题:教育现象一旦被认识和讨论便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