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目的德育重构论文 [摘要]教育的根本目的在于使人得到和谐进展。人的和谐进展包括个体的身心、个体与群体、个体与自然环境、个体的科学素养和人文素养四个方面的协调进展。建国以来我国的教育目的走过了一条从自失到自思,进而自省的阶段。目前,应以人的和谐进展为内核,以主体性教育为重心,对我国的教育目的进行重构,进而解决教育目的的内外矛盾,实现人的个体主体性与类主体性的自由融合,使人的进展走上一条幸福之路。 [关键词]教育目的;和谐进展;主体性 Abstract:Thefundamentalgoalofeducationistomakepeoplegainharmonious development,whichincludesfouraspects.ByreconsideringandanalyzingtheeducationalaimssincethefoundationofP.R.C,theauthorholdsthattheeducationalaimshouldbereorganized.Itshouldcenteronman’’’’sharmoniousdevelopment andthesubjectivityeducationforresolvingtheinternalandexternalcontradictionofeducationalpurposeandamalgamatingfreelyindividualsubjectivitywith communitysubjectivity. Keywords:educationalaim;harmoniousdevelopment;subjectivity 当今中国正处于日新月异的变革时代。中西方文化观点、思维方式、精神面貌和价值取向等都在这一刻发生着强烈的碰撞。佩鲁等人所说的“人的革命”已经开始,并且这场革命正逐渐成为我们所面临的 21 世纪的主题。马克思曾说过:“整个人类历史无非是人类本性的不断改变而已。”[1]教育的根本功能在于促进人的进展,人要在这场革命中完成自身的生产与提升,必须依托教育这个人类社会进行遗传的生命支点,而教育目的的确定则对人的进展起着至关重要的规定。无论是素养教育,抑或是制造教育,都是强调以人为本,试图通过教育使人得到“和谐进展”,向着更自由的空间迈进;并依循着这种“和谐”的轨道,通过进展,使人真正成为人。 一、教育目的的实质与建国后我国教育目的的演变 教育目的的实质是什么呢?笔者以为,教育就是要使每一个人对“为何而生?”、“如何生存?”作出自己的回答,教育目的应从人的角度入手,是对人的生存型态的规定和期盼。人是怎样的存在,站在社会与个体不同角度对人的存在型态的理解也各有差异。教育目的中有“社会本位”和“个体本位”的争论也就不足为怪了。然而有一点是肯定的,无论是社会还是个体,对人的生存型态的规定都不可能是定型的,除非人已是非生存之态。人永远不会满足于自己所已拥有的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