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据结构》课程设计实习指导书一 课程设计的目的和意义1、初步具备根据应用需求选择合理数据结构并进行算法设计的能力;2、进一步提升 C 语言的应用能力;3、初步掌握软件开发过程的问题分析、系统设计、程序编码、测试等基本方法和技能;4、提高综合运用所学的理论知识和方法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5、训练用系统的观点和软件开发一般规进行软件开发,培育软件工作者所应具备的科学的工作方法和作风;6、提升文档写作能力。二 课程设计要求1、认真分析课题容和要求,明确设计任务。2、认真分析课题,合理设计算法。3、一人一题,独立完成。对于较难题目可两人一题,但所做模块不能一样。 4、严禁抄袭,否则成绩作废。5、设计达到一定工作量。三 课程设计方法与步骤1、问题定义与需求分析:根据设计题目的要求,充分地分析和理解问题,确定功能需求和限制条件。2、数据结构设计:对问题描述中涉与的操作对象定义相应的数据类型和各抽象数据类型,写出每个抽象数据类型的定义(包括数据结构的描述和每个基本操作的功能说明)。3、概要设计:采纳结构化设计方法,根据以数据结构为中心的原则划分模块,设计软件层次结构和模块间的调用关系,定义主程序,画出模块之间的调用关系图。在这个过程中,要综合考虑系统功能,使得系统结构清楚、合理、简单和易于调试。4、详细设计:定义数据存储结构,各个主要模块的算法定义。详细设计的结果是对数据结构和基本操作作出进一步的求精,写出数据存储结构的类型定义,用伪码写出函数的算法。5、程序编码:把详细设计的结果进一步求精为程序设计语言程序。同时加入一些注解,使程序中逻辑概念清楚。要求用 C 语言编写。6、程序调试与测试:采纳自底向上,分模块进行,即先调试低层函数。能够熟练掌握调试工具的各种功能。调试正确后,认真整理源程序与其注释,形成格式和风格良好的源程序清单和结果。7、设计结果分析:程序运行结果包括正确的输入与其输出结果和含有错误的输入与其输出结果。算法的时间、空间复杂性分析。8、编写课程设计报告。四 教材与参考文献[1] 严蔚敏,《数据结构 C 语言》,清华大学;[2] 谭浩强,《c 语言程序设计》,清华大学;[3] 《数据结构》,高教;[4] 春保,《数据结构习题》,清华大学;[5] 严蔚敏,《数据结构习题》,清华大学;[6] 王立柱,《c 语言与数据结构》,清华大学;[7] 春葆,《数据结构(C 语言篇)习题与解析》,清华大学;注:还可以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