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对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改革的探究 时间:2011/10/25关键词:数控车削 课程改革 教学模式 学习情境 一体化论文摘要:通过对数控车削加工课程改革建设的讨论与实践初步取得的成效探究,揭示高职院校数控专业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必须考虑的问题。前言:数控车削加工是以培育熟练掌握数控车床操作、程序编制、工艺设计、数控车床的日常维护保养和常见故障的诊断技术高技能人才为目标,针对企业数控加工岗位需求而设置的一门数控技术专业课程。传统教学模式是把数控编程、切削加工工艺等理论课和数控操作实训课分开,因两类课程的进度不同步,达不到理论指导实践目的,并出现重复传授知识点浪费课时,理论教学与生产实践偏离的问题,对此,必须实行教学改革,才能使教学适应生产,使毕业生被企业所接受。一、课程改革思路 数控车削加工课程,应依托校企合作平台进行课程改革与建设,以企业机械数控车削工作过程序化教学容,根据数控车削加工工艺的复杂难易程度,从数控车削加工的简单应用开始,逐渐培育学生对数控车削加工的复杂应用,以零件生产工作过程为主线重组教学容。 (一)重构本课程的课程标准。课程标准是落实培育目标和指导教学工作的最基本纲领性教学文件,是选用与编写教材、进行教学以与评估和检查教学质量的依据,课程标准确定人才培育目标的方向。零件数控车削加工的课程标准应根据本地区机械加工行业等生产企业的岗位需求来制定,为了使教学培育目标与企业需现零距离对接,应与企业一线技术专家合作进行“头脑风暴”的专业分析与一系列的调研工作,才能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素养目标、知识结构与要求。同时遵循学生技能增进的一般规律,选择真实的机械零件或类似的零件为载体来设计本课程的教学项目、工作任务。围绕完成项目教学的工作任务应具备的相公工艺知识重构本课程教学容,最后确定课程标准。 (二)设计“项目驱动”的、理论实践“一体化”、实行“产学结合”教学模式的实训课。课程教学培育的学生能力与企业生产要否能实现零距离对接,教学模式应贴近实际工作情境。为了使学生体验实际零件数控加工工作过程,应按实际零件生产所需的技能、相关工艺知识、生产管理要求完成项目学习任务,设计行动导向的项目教学,即“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根据项目教学要完成的项目容所需的相公工艺知识或基础理论知识,设置教学容,实行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合二为一的“一体化”教学模式教学;把生产任务引进实训教学,实施“产学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