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目标模式分析----------------------- -----------------------日期:第一章 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的目标模式我国旅游景区开发在过去的 25 年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为旅游产业的龙头,它在进展过程中经历了许多波折。旅游度假区热、主题公园热、AAAA 景区热、世界遗产热等对中国旅游业进展起了重要带动作用,但也面临了许多问题,如一些景区出现环境污染、生态破坏、亏损倒闭等。第一节 旅游景区分类、功能与治理体制中国旅游、建设、林业、环保行政管理部门出台了一系列的旅游景区开发与管理政策条例,从而形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旅游景区管理体系。在我国基本上有两类旅游景区,一类以经济开发为主要目的,另一类以资源保护为主要目的。两类景区在功能、目标与管理方式上存在重大区别。一、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经济开发型旅游景区完全以盈利为目的,基本上采纳了现代企业管理模式,正在朝“产权清楚、责权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进展。1.主题公园主题公园用舞台化的环境气氛为游客提供主题鲜亮的旅游体验。主题公园以盈利为主要目的,主要功能是为游客生产欢乐,为投资者赢得利润。完全采纳市场化运作的方式经营。主题公园的管理体制经历了事业管理向企业管理的转变。20 世纪 80 年代中期出现了中国第一批以观赏为主要特点的影视基地型主题公园。为拍摄 《红楼梦》而兴建的“大观园”、正定的“荣国府”就是其代表。由于其“两栖”性,在当时,盈利并非最重要的目的,在管理上尚未完全企业化。进入 1989 年,有“中国旅游景点建设里程碑”之称的锦绣中华微缩景区的开放,标志着第二代以华侨城为代表的参加性主题公园的诞生,也意味着真正企业化的主题公园的出现。 华侨城实行全资、参股、控股与输出管理方式经营以主题公园为主体的旅游业务,并且上市进行资本运作,采纳了典型的企业管理模式。2.旅游度假区1991 年,国家推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进展战略,在全国选择了 12 个地点进展度假旅游,希望推动中国旅游目的地由观光型向观光、度假、商务会议综合型目的地转型。它的主要功能是为国际游客提供度假场所。旅游度假区的管理采纳的是政府指导下的企业化管理模式。在行政上设立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负责规划、基础设施建设与招商。比如,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管理委员会是市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代表市政府对银滩国家旅游度假区实行统一管理,属机关事业单位(正处级)。 国家级旅游度假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