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件 4登革热媒介伊蚊控制指南一、应急控制启动条件1. 有登革热病例出现,并且发生登革热病例的核心区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 N5,警戒区>10o2. 当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器指数大于 20 时,提示登革热暴发风险高。二、社会动员,开展爱国卫生运动1.按照政府组织、属地管理、部门协作、全民参与的方针组织清除媒介伊蚊孳生地和成蚊控制。2.通过各种宣传渠道,例如印制登革热媒介卫生知识宣传册、宣传海报,利用手机短信、报纸、电台、电视台、互联网等媒体向群众宣传关于防蚊、灭蚊的知识和方法,动员群众参与防蚊灭蚊。三、防蚊措施(一)个人防护登革热疫区的居民和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如穿长袖衣裤,使用蚊虫驱避剂,按照产品说明上的使用剂量、频次涂抹于皮肤外露的部位,或在衣服上喷洒,避免被蚊虫叮咬。(二)医院和家庭防护登革热发生地区的医院病房应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设施。家庭提倡使用蚊帐、安装纱门纱窗等防蚊措施;可使用蚊香、气雾剂等家用卫生杀虫剂进行防蚊、灭蚊。四、蚊虫孳生地处理组织发动相关部门和群众,在专业人员技术指导下,清除各类蚊虫孳生地。(一)孳生地主要类型和种类家庭、单位、学校主要孳生地有:饮水缸、储水池或缸、花瓶、花盆等有用的功能性积水容器,闲置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竹筒、树洞、汽车轮胎、楼房反墚及雨水沟、地下室集水井等。外环境、公园等主要孳生地有:绿化带的塑料薄膜、废弃易拉罐、饭盒、塑料杯积水容器等,闲置或废弃的瓶、罐、缸等无用积水容器、废弃的汽车轮胎、市政管网的管井、竹筒、树洞、植物叶腋等。(二)孳生地处理方法如下1.翻盆倒罐,清除闲置无用积水。清除废弃的容器,暂时闲置未用的容器应当逐一翻转倒放。2.清除卫生死角和垃圾。清除绿化带和卫生死角的塑料薄膜、一次性塑料容器。3.管理饮用水或功能性容器积水。饮用水容器或功能性容器积水要求严密加盖,每 5〜7 天换水 1 次,不能定期换水的可放养食蚊鱼等。4.种养水生植物的花瓶,每 5〜7 天换水 1 次,冲洗植物根部,彻底洗刷容器内壁;大型莲花缸、池,可放养食蚊鱼等。5.竹筒树洞的治理。公园、学校、园林景点的竹筒、树洞要用灰沙等堵塞,或对留根的竹筒,采用“十”字砍刀法,使其有裂缝不再积水。6.治理轮胎。轮胎要求叠放整齐并存放在室内或避雨的场所,如要堆放室外,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不积雨水。如不能有效遮盖,须对废弃轮胎进行打孔处理,防止积水。对于不能清除积水的轮胎,可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