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前言1.1 设计的目的和意义在电路设计初期,为了调试,验证电路原理的正确性,需要制作电路板。由于电路还处在试验,调试阶段,还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假如直接让电路板制作厂家制作,一方面制作周期长,成本高,另一方面灵活性差,调整不方便。不能满足电路设计初期的要求。目前,人们普遍采纳手工制作。手工制作劳动强度大,质量难以保证。基于以上现状,本课题设计一种数控高速微型钻床,用来加工电路板上的过孔和引脚孔。本钻床的研制具有宽阔的市场前景的工程价值。PCB 被誉为“不能修理的系统产品”,是电子设备的关键互连件。小到电子手表、计算器,大到电子计算机、通信电子设备、军用的武器系统,只要有集成电路等电子元器件,为了方便它们之间的电器连接,都要以 PCB 为载体,使用印制电路板。印制电路板在电子设备中有如下功能:(1)提供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件固定、装配的机械支撑;(2)实现集成电路等各种电子元器件之间的布线和电气接或电绝缘。提供所要求的电气特性,如特性阻抗等,即连接功能和绝缘功能;(3)为自动锡焊提供阻焊图形,为元器件插装、检查、维修提供识别字符和图形;(4)布线的功能化、电路化的功能。在较大型的电子产品研制过程中,最基本的成功因素是该产品的印制板的设计、文件编制的制造。印制板设计的制造质量直接影响到整个产品的质量、成本和产品的使用性能。因此本钻床的研制具有宽阔的市场前景的工程价值。1.2 国外现状1936 年,英国 Eisler 博士提出印制电路这个概念。他首创在绝缘的基板上全面覆盖金属箔,然后在其上涂上耐蚀刻油墨后,再将不需要的金属箔腐蚀掉的 PCB 制造基本技术。1942 年,Eisler 博士制造出世界上第一块纸质层压绝缘基板,用于收音机的印制板。50 年代初,这种技术开始广泛应用,并迅速得到进展,印制电路行业开始一举成为世界性的一个大行业,其产值由零进展为 1998 年的327 亿美元、1999 年的 350 亿美元、2000 年的 400 亿美元。在全球 PCB 行业高速进展的氛围中,我国的 PCB 行业也开始了自身的进展。1956 年,我国PCB 列入国家规划,开始研制;1963—1978 年,逐步扩大并形成产业;1978-1998 年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和设备, PCB 行业获得蓬勃进展。其中1978-1988 年主要进展单面板,而 1988.1998 为双面板和多层板的大进展;近几年是以 HDI 为代表的高密度多层板的飞速进展估计近几年我国 PCB 行业的产值仍将以两位数的年增长速度向前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