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管理中的人性管理一、当前民营企业员工的心态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进展,工商管理类人才和其他各专业型人才层出不穷,此外,我国许多民营企业自身也在通过各种途径培育人才,完全有理由信任,当前我国民营企业所需的各类人才都有可能找到。但是,事实上,许多人在选择单位时,并不是将民营企业作为首选,即使一些人选择了民营企业,也难于在民营企业长期下去。人们就业于民营企业中,做不到以企业为家(虽然许多民营企业都在提倡以企业为家的理念,但事实上“”不可能实现),而是以自身利益为重,价值观上根本就不存在 企中有我,我中有企 ,“”也不去体会 企荣我荣,企衰我耻 ,人们在民营企业的短期化行为非常明显。民营企业进展得好的时候,人们乐于呆下去,但当民营企业碰上前进中的问题时,想留在民营企业共患难的员工能有几许?据调查,民营企业近几年的人才流失率达 30%以上,一些医药生产企业人才流失率竟达 70%,民营企业中的中高层人才以与科技人员,在公司的工作年龄普遍较短,一般为 2—3 年,其中,最短的仅为 50 天,最长的也不过 5 年。人才流失问题在民营企业中比较严重。针对这些现象,许多民营企业主也实行了较多的改革措施加强人力资源管理,不断改善人才管理方略,如员工持股制度、薪酬激励制度、工艺流程再造、岗位责任制、工作环境设计、组织结优化、团队协作激励,等等。但是,收效甚微,许多民营企业还是叫喊着人才难求、人才难留。对此,众多理论工作者和民营企业主都感到迷惑。民营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是理论讨论的滞后性问题,还是民营企业应用实践操作性问题呢?所有这些都是值得我们深化讨论。二、当前民营企业管理上的漏洞笔者认为,当前民营企业员工这种心态的转变,根本原因在于其传统的伦理道德理念发生转移,而人们这种传统伦理道德理念的转移又源于社会和企业对传统伦理道德教育的不重视,人们传统的伦理道德教育机会几乎没有(见图一)。当然,社会环境新变化也是重要的原因,如拜金主义的兴起。在这种背景下,人们传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已经在逐步发生异化。就业于民营企业的员工就很难做到与企业共生死,共命运。伦理道德教育机会技能教育机会————————幼儿园阶段小学阶段初中阶段高中阶段大学阶段图一:人性教育与技能教育机会变化趋势上图表明,从幼儿园到大学,人性教育机会不断减少,而人的技能教育机会不断增加,人们大学毕业后,人性教育机会极少。本质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