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系数测量分析论文 为准确掌握我省水稻灌区灌溉水的利用效率,黑龙江省水利厅委托省水文局于 2024 年在全省开展了水稻灌区利用系数的测定工作,笔者参加了此项工作,并积累了一定实际经验。本文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借鉴前人讨论成果的基础上,对从灌溉水利用系数的测定方法、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和有关参数的确定进行了仔细的讨论,提出了推求灌溉水利用系数的具体方法,可供有关部门在今后开展类似工作时参考。 1 渠系水利用系数 1.1 渠系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 渠系水利用系数是指灌区末级固定渠道放出的总水量于渠首因进水量的比值。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影响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因素为渠道的防渗措施、土壤的透水性能、输水流量和地下水水位。 (1)渠道的防渗措施 渠道防渗是减少输水损失、控制地下水位,提高渠道水利用系数的基本工程措施。目前我省渠道实行的防渗方式主要有土料防渗、混凝土防渗和膜料防渗等。根据有关资料:采纳土料夯实防渗一般能减少渗漏损失量 45%左右,采纳混凝土衬砌防渗能减少渗漏损失量 70~75%,采纳塑料薄膜衬护防渗能减少渗漏损失量 50~90%。掌握上述各种措施的防渗效果,对确定渠系水利用系数测定方法、分析测定结果的合理性是十分必要的。 (2)渠道土壤的透水性能 对于土渠渠道的输水损失量主要取决于渠道土壤的透水性能。土壤的透水性能主要和土壤的质地有关。根据土壤的质地可把土壤划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类。砂土类土壤主要有粗砂和细砂组成,粉砂和粘粒所占比例很少,因此土壤颗粒粗、粘性小孔隙直径大,土壤透水性强,由此类土壤组成的渠道由于下渗损失量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小。粘土类土壤主要由粉砂和粘粒组成,土壤质地粘重,结构紧密,虽然孔隙率较大,但孔隙直径小,土壤透水能力弱,由此类土壤组成的渠道下渗损失量小,渠系水利用系数较高。壤土类土壤质地比较均匀,其中细砂、粉砂和粘粒所占比例大体相当,颗粒粗细及孔隙直径适中,土壤透水性能介于沙土和粘土之间,因此渠道下渗损失量和渠系水利用系数亦介于以上两种土壤之间。 (3)输水流量与地下水水位 对于某一级固定渠道,输水流量愈大,流速愈快,水流传播时间较短,流量渗漏损失相对较小,渠系水利用系数大:反之,渠道输水流量愈小,流速愈慢,水流传播时间较长,流量相对渗漏损失量愈大,渠系水利用系数小。反映渠道水量损失率与输水流量之间相关关系的经验公式如下: (1) 式中:——渠道单位长度水量损失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