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019 / 02北京市东城区一直以来努力为学生创建在实践中学习的良好育人环境:2004年率先提出蓝天工程;2010年推出“学院制”改革,对各类优质教育资源进行了系统规划、整合再造,实现了课程资源、课程供给在区域内的全方位流通;2017年成立的社会实践学院,致力于将学校、学生需求和社会资源单位实践课程有效对接;2016年、2017年先后启动了“健康·成长2020工程”和“文化·传承2030工程”,为提升学生体质、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推出实举。基于蓝天工程、“学院制”改革、健康·成长2020工程、文化·传承2030工程,东城区将围绕《指导意见》的内容和要求,结合区域工作情况及特色,制定各层级的实施方案,进一步完善组织机构,做好区级实践育人顶层设计,做好实践活动与课程实施的统筹管理;坚持资源系列化,课程化开发,拓展资源平台;依托社会优质教育资源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育人活动课程,探索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中小学实践育人体系。努力促进社会资源融通共享,丰富学校教育资源,在区域内逐步形成实践育人的良好教育氛围。创建良好育人环境 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委员会立德树人 实践育人 / 本刊关注在实践育人思想的指导下,北京市门头沟区利用区域资源的特点和优势,逐步探索并建立了五种实践教学活动模式,打造了六个“中小学生综合实践体验圈”,为学生提供素质拓展、农业体验、生态环保、红色和地域文化体验、京西古道文化、琉璃制作体验、法治教育等服务,承担了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关于中小学各学科课程10%在社会大课堂进行的任务。《指导意见》让学校工作层面有章可循,便于部门协同做到“一张蓝图绘到底”。实践活动拓展了学生学习方式和学习空间,体现了综合实践活动的特征及开放性,使学生学到了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提升了课堂上达不到的实践能力,感受到了课堂上不能获得的情感体验,达到了在社会实践中培养人的目标,成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和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举措。利用区域资源优势 强化实践育人功能北京市门头沟区教育委员会区域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