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美学讨论管理论文 论文提要 本文把国内电影美学的进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从 80 年开始为提出问题阶段,从84 年开始为理论准备阶段,从 93 年开始为框架建设阶段。本文认为,由于有了前两个阶段,我们完全有理由、有条件立即开始电影美学理论框架的建设工作。这不仅是国内电影美学讨论进程的一种期待和指向,而且也是中国电影对于中国电影理论的一种期待。 评定一个学科的进展程度,大致上可以从三个方面来考察:学科界定是否清楚、方法论基础是否扎实和理论框架是否稳定。考察国内电影美学讨论的状况,也应当如此。在这里,学科界定往往成为一件十分关键的事情。学科界定不明,一切都无法进行。电影美学思想不能与电影美学划等号。这一点已为国内电影理论讨论的历史所证实,亦应为深化的学理探讨所明辨。 确立(或界定)一个学科,实际上就是提出一个问题。美国学者霍兰德提到:“事实上,现代物理学家--不妨说,现代科学家--已经不再将大自然想象为独立于观察者而运行的一架机器。相反是我们就大自然提出的问题决定我们将在大自然中发现什么。(重点号为笔者所加)物理学家的这一态度,即承认观测者的作用,已经弥漫于整个二十世纪的知识界。”从回顾和展望国内电影美学讨论的角度,电影美学问题的提出确实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根据上述考虑,我把国内电影美学的进展概括为三个阶段:提出问题阶段、理论准备阶段和框架建设阶段。 提出问题阶段 无论是在世界范围内,还是仅就国内而言,电影美学讨论的历史都可以说是相当短暂的。钟惦棐曾说过:“电影之有理论始于20 年代,电影之有美学则是从 50 年代开始,大体上是从 1957 年左右开始的。”郑雪来也有类似的说法:“至于电影美学成为一个学科,时间当然要晚些。二、三十年代,对于电影美学若干问题有过一些讨论和争论,但主要是集中在五、六十年代之后。”他们所说,都是世界范围内的情况,但不知有何所本。至于国内,钟惦棐这样说:“在中国,首先把电影美学的讨论问题提出来,并仔细把它当作一件事情来办的,不是电影家自己的组织,也不是它的讨论部门和刊物,而是《文艺讨论》杂志编辑部。这事很足以说明大家注意的方面颇不一样。这不一样,也说明对这门科学的估量不一样。二十多年前,它竟然是被作为嘲弄的口实来提的!这既见之于当时的发言记录,又见之于当时出版的《中国电影》杂志。”钟惦棐接着说,“不管怎样,问题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