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基础同伴教学法讨论 摘要:针对电路分析基础课程具有概念多、内容抽象、理论严密和学生难以理解的特点,在授课过程中采纳了同伴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法以学生为主导,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能为学生提供充分的独立思考的空间,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加度,文章将传统教学法和同伴式教学法的授课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关键词:“电路分析基础”;同伴式教学法;教学效果 “电路分析基础”是哈尔滨工程大学电子信息工程和通信工程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它以电路的经典理论为学习内容,教学目标是要求学生能准确理解和灵活运用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和定理,培育学生具备分析并能设计高效有用电路的工程实践能力。该课程具有定理多、内容抽象、理论严密和工程背景广等特点,对高等数学、复变函数等先修课程有较高要求,又是后续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等课程的基础,“电路分析基础”课程也是学生认为最难学的课程之一。另一方面,我国从小学到高中的课堂上都是老师讲、学生听这种以老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这样的教学模式缺少学生独立思考的空间,无法为培育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提供有效的途径,而这些能力是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要求,因此我们在“电路分析基础”课程的教学中引入同伴式教学法,在实现“电路分析基础”课程教学目标的同时,逐步培育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学生具备从事科研工作的基本素养。 一、同伴式教学法 哈佛大学的埃瑞克•马祖尔教授在 1991 年创立了同伴式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传统的讲授式教学方法不同,这是一种以学生为主导、基于问题的互动式教学方法。同伴式教学法通常包括课前预习、课堂讲授、课堂测验、学生讨论和结果反馈等环节。学生通过自主思考、组内讨论和沟通合作等多种方式获得知识,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培育学生的创新性思维和团队协作意识,以及与他人沟通沟通的能力。这一方法鼓舞学生积极参加教学过程,使得老师讲授的知识更容易被学生接受。同伴教学法实现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从而有效地提高了大学课堂的授课效果。 二、教学内容设计与实施 鉴于中国学生的学习习惯和电路课程自身的特点,在将同伴教学法运用在“电路分析基础”授课过程中时没有硬性要求学生做课前预习,而是将每次课的内容分为若干个知识点,通过问题引出知识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去听,每个知识点讲授完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每组成员 3~4 人,内容是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