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层持股与业绩关系的理论分析文章容: [容摘要]本文回顾了国外关于管理层持股与业绩关系的实证文献,对二者的关系进行了理论分析,揭示了管理层持股的作用机理。文章指出了讨论二者关系时常见的三种——假说利益趋同假说、掘壕自守假说、风险回避假说,说明简单地认为管理层持股有助于改善企业业绩的观点失之偏颇。而且管理层持股的有效性受企业外各种因素的制约,所以无论是理论讨论,还是实务操作,都应从更高的层面来认识管理层持股的作用与其局限性。 [关键词]管理层持股(Executive Option Plan )业绩(Performance) 代理理论(Agency Theo-ry )激励(incentive )风险(Risk) 近年来,股权激励已成为国经济学界和实务界的一个热门话题。管理层持股也由理论探讨变成了现实,相继有许多地方出台了经营者持股的法规。一般认为管理层持股有助于拉近经营者与所有者的利益,有助于改善企业的业绩。但对此看法尚有很多疑问,实际中也并非管理层持股就一定能改善企业绩效。本文想就这个问题展开一些理论探讨,以期说明其中的问题,更深化地理解管理层持股的含义。我们主要想回答这几个问题:(1)管理层持股会改善企业业绩吗?(2)什么因素影响着管理层持股的有效性?(3)如何看待管理层持股与业绩的关系? 一、文献综述 管理层持股与业绩的关系有三层含义:第一层是二者有无相关性,是强还是弱;第二层是管理层持股与业绩何者为因,何者为果。对此问题,实证讨论的文献体有三种看法:(1)管理层持股决定业绩;(2)业绩决定管理层持股;(3)二者是相互决定的。第三层是在肯定管理层持股是业绩决定因素的前提下,推断管理层持股究竟是如何影响业绩的,对此也有不同观点,有的认为是线性的正相关关系,业绩随管理层持股比例的增加而上升,有的则持否定意见,认为二者呈分段线性关系或曲线关系,在一定围,管理层持股的增加还可能导致业绩的下滑。 对管理层持股与业绩的相关性,大多数学者持肯定意见,如 Jensen 和Murphy(1990)指出,重要的不是酬劳的多少,而是如何付酬,他们认为股权激励是最重要的。但也有不同看法,Loderer 和 Martin(1997)的实证结果说明管理层持有较大股份并没有改善企业的业绩。Himmelberg,Hubbard 和 Palia(1999)发现,假如引入可观察的企业特征和企业的固定影响,那么就无法得出管理层持股影响企业业绩的结论。 再来看第二层问题,假如二者有相关关系,究竟二者何者为因,何者为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