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变思路、夯实基础、拓宽渠道、努力扩大农产品出口——全省农产品出口现场会启示全省农产品出口现场会 4 月 3-4 日在庆阳市隆重召开,本着向各市州和省直部门学习、请教的机会,以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展,带动农业增效,增加农民收入,拓展农产品外销渠道,进一步扩大农产品出口为目的。由市商务局组织,市政府朱市长带队,肃州区政府和 6 户农产品出口企业参加了本次会议。会议期间,通过主题发言、座谈沟通和实地参观考察,开阔了思路,寻找了差距,学习了农产品出口的先进模式,加深了与各市州、省直部门和企业的联系和沟通,为进一步扩大我市农产品出口注入了一支“强心剂”。一、立足现实,寻找差距,着力转变农产品出口增长方式我市外贸出口主要以农产品出口为主。至 2024 年底,全市共有对外贸易企业 68 户,其中农产品出口企业 28 户,占了41.18%。当年自营出口创汇 2525 万美元,其中农产品出口创汇1878 万美元,占了 74.38%。已形成 6 大类 50 多种产品,以花卉、蔬菜、玉米等种子生产加工出口基地;番茄酱、果蔬粉加工出口基地;洋葱、青红椒等脱水加工出口基地;甘草、锁阳、苁蓉等医药保健品加工出口基地;酒花、啤酒大麦种植加工出口基地。产品外销美国、德国、英国、南非、韩国、日本等 20多个国家和地区。但从这次全省农产品现场会后整体分析看,我市农产品出口与其他市州在出口意识、机制创新、产品结构优化、营销网络建设、外贸专业人才引进及培训等方面还存在差距,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主动“走出去”,热情“请进来”意识不强。开放性经济是一个地区经济实力和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我市地处内陆地区,长期以来,受自然条件、地理环境、交通条件和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等多种制约因素的影响,全市农产品优势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和有效的利用,品质特色的农产品未能形成规模效应,未能走出相对封闭的区域经济。在世界经济大进展的背景下农产品出口企业也未能积极有效的利用中央和省、市促进农产品出口的一系列优惠、扶持政策,主动“走出去”宣传推介,技术引进、项目融资能力不强,怕担风险;存在“请进来”视为“狼来了”的心态,经济外向型程度低,外向型经济进展缓慢。二是产加销联结机制、激励机制还不够完备。多数企业和农户之间是买断关系,虽然进展“农户+基地+公司”的订单式农产品经营模式,但是订单农业履约率较低,分散生产与集中加工的矛盾突出,区域优势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