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谈领事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谈领事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_第1页
1/20
谈领事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_第2页
2/20
谈领事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_第3页
3/20
谈领事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19 世纪末 20 世纪初,资本主义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在这一过程中,哈尔滨因其特别的地理位置及中东铁路的修建而成为列强在华角逐舞台之一。相关大国通过多种途径攫取在华利益,设置领事馆是其中的做法之一。曾有 20 多个国家先后在哈尔滨开设领事馆,如今部分领事馆遗址依旧得以保留,成为哈尔滨多元城市文化的重要标志。对这些领事馆遗址的保护和进行恰当的旅游开发,有利于将其进展为哈尔滨多元文化的城市名片,凸显其历史见证者的地位。 一、车站街(今红军街街区)领事馆建立与进展 随着中东铁路的建成通车,哈尔滨地区也随之开放,并成为列强在东亚争夺的焦点之一。日本通过《朴茨茅斯和约》控制了原处于俄国掌控下的宽城子至旅顺口之间的铁路。1905 年 11 月,日本小村外相同清政府签订《会议东三省事宜正约》,清政府被迫承认《朴茨茅斯条约》中俄国转让与日本的权利,并接受了日本提出的将哈尔滨等 16 个城市开为商埠的全部要求,哈尔滨至此正式向西方各国开放。日、俄、英等列强纷纷在哈尔滨开设领事馆,拉开了权益争夺的序幕。《御敌互相援助条约》签订后,俄国着手对所规划的中东铁路沿线进行勘探,并选定哈尔滨地区为中东铁路交通枢纽。1898 年 4 月,中东铁路先遣队工程师施德洛夫斯基到达香坊地区,买下田家烧锅的所有财产作为铁路工程局驻地。随后,大批筑路人员乘船沿松花江到达今哈尔滨地区,他们用马车运送筑路物资往返于松花江畔和香坊的田家烧锅,逐渐踏出了一条土路,这便是现在的红军街(原名车站街,也叫霍尔瓦特大街)。1899 年哈尔滨站建成启用,1900 年圣•尼古拉教堂在今红博广场中心落成,车站街也随之繁荣起来,其中从松花江畔到圣•尼古拉教堂的这一段路及其周边成为了领事馆集中区,现存的有俄、日、英、法、荷和意大利五个领事馆遗址。俄国是第一个在哈尔滨开设领事馆的国家。 1905 年日俄战争后,日本打破俄国独占中国的局面,哈尔滨随之开埠。于是各国侨民纷纷来到哈尔滨经商并筹划建立领事馆等事宜。在这种情况下,俄国于 1906 年派刘巴赴东北调查,并于次年设置驻哈尔滨总领事馆,馆址设在中东铁路局旅馆即今日的龙门贵宾楼酒店。随后,日本于 1907 年 3 月 4 日在义州街 27 号(今花园街 351 号)设立总领事馆,1936 年 2 月 28 日本将其领事馆迁至车站街(今南岗区红军街 60 号)。日本“援引 1896(清光绪二十二年)年签...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谈领事馆遗址保护与旅游文化资源开发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