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产性收入增加与社会保障改革论文 摘要: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和不动产所获得的收入,属于分配领域的初次分配范畴。对于再分配领域的社会保障来讲,财产性收入可以转化成社会保障收入,是社会保障制度的重要基石,在许多情况下还可以替代社会保障的某些功能。而社会保障可以极大地弥补财产性收入分配的不公平。因此,我们可以从增进财产性收入出发,推动多样养老模式创新,坚决做实个人账户,加大企业年金的税收优惠,保护失地农民合法的权益,推动社会保障改革。 关键词:财产性收入;社会保障;再分配;个人账户;企业年金 一、财产性收入的内涵、特征 财产性收入一般是指家庭拥有的动产(如银行存款、有价证券等)、不动产(如房屋、车辆、土地、收藏品等)所获得的收入。它包括出让财产使用权所获得的利息、租金、专利收入等;财产营运所获得的红利收入、财产增值收益等。根据我国国家的统计习惯,现在统计中常用的“人均可支配收入”,由四部分构成,根据占比大小分别是:工资性收入(工资等)、转移性收入(养老金等)、经营性收入(商业买卖收入等)和财产性收入。 相比其他种类的收入类型,财产性收入具有很鲜亮的特点。 (一)财产性收入是基于财产的收入所得,属于分配领域的初次分配范畴。虽然拥有着财产理论上就可以获得收入,但只有通过出让使用权让财产进入生产和交换领域才能够获得回报,也就是说,财产性收入实际上是让财产转化为资本之后,在初次分配领域对社会平均利润的一种分割。 (二)财产性收入具有广泛性与累聚性。社会上绝对多数的人都是拥有或多或少的财产的,因此,财产性收入的分布非常广泛。另一方面,财产性收入可以带来财产性收入,也就是说,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聚集进行扩张,并且具有规模经济效应,即我们常说的“滚雪球效应”。 (三)财产性收入具有可转化性和特定的指向性。人们可以将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购置财产,以求获得财产性收入,这是工资收入和经营收入向财产性收入转化。财产性收入可以通过积累,可以进入经营领域作为经营资本或者用来养老的退休金收入(转移性收入),这使它具有灵活的可转化性。但是,反过来,财产性收入就不能转化成工资性收入,转移性收入通常也不能转化成财产性收入,因此,这种转化也具有特定的指向性。 二、财产性收入与社会保障的关系 在较次广泛的意义上,社会保障制度是国家以再分配为手段而达到社会安定目标的一种正式制度安排”。作为初次分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