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红与黑》人物心理活动探析摘要:运用叙事学、心理学理论考察《红与黑》中的心理分析手法,认为《红与黑》心理分析的特点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在一定程度上突破了传统小说的视角模式,从而将外部描写心灵化;二是主要运用独白手法展现人物剧烈的内心冲突;三是揭示了人物心理活动的深层动因等。关键词:《红与黑》;司汤达;心理分析;特色 “文学是艺术地表现人的,是艺术地表现人的心理、人的情感、人的精神”,司汤达被左拉看作“首先是一个心理学家”。司汤达的代表作《红与黑》在对人物内在世界的描述上很出色,“这部作品是十九世纪法国社会的风俗画,全面地展现了当时法国从小城到省城至京城的贵族、教会、资产阶级和贫民的精神面貌和心理状态。”作者以其擅长的心理刻画手法,充分展示了人物的心灵世界。本文将从三个方面考察其心理分析的特点。一、以景衬情,境中有情《红与黑》心理分析的首要特点是将人物外部描写心灵化。在这部作品中,司汤达为了把读者的注意力最大限度地集中到人物的内心世界来,他有意识地缩减对客观物质世界及人物外部特征的描写,即使有这方面的描写,也都已经心灵化了。具体体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自然景物描写来说,《红与黑》中自然景物描写很少,仅有的一些段落也都与人物当时的心境相契合,也就是说被心灵化了。比如,于连决定要握住德·瑞那市长夫人的手的那天晚上,小说是这样描写的:“于连发现今宵没有星光月亮,将是最黝黑的一夜,天空中大块大块的黑云随着十分闷热的风飘荡不定,好像预示暴风雨将要降临。”这是透过于连的视线看到的景致,是于连当时心境的外化。仅寥寥数语,就造成一种氛围,一种情调,那黑夜、闷热的风、飘荡不定的乌云,恰到好处地衬托出于连此时的动荡心情,真可谓景中带情,情景交融。其次是以人物的外部描写折射心灵。作品中,对人物的外貌、表情、动作等外部特征的描写,也直接为展示人物的心理服务。于连的外貌主要是通过市长夫人及玛蒂尔德小姐的视线描绘的,而描写这两位女士的外貌时,则着眼于于连的感觉和印象。如德瑞那夫人第一次见到于连时,作品写到:“她完全被于连俊美的面庞、又黑又大的眼睛、漂亮的头发所迷住,感到非常快乐。”这样既勾勒了于连的相貌,也写出了德瑞那夫人对他的印象。又如,于连第一次见到玛蒂尔德小姐,作品是这样描写的:于连看见一个年轻的小姐走进来,在他对面坐下。她有着淡黄色的头发,身材姣好。但于连一点儿都不觉得她很迷人。虽然她有一双迷人的眼睛,但这双眼睛让人感到她有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