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在艺术体操教学中的运用 少年儿童正处在身心发育的关键环节,利用业余时间来接受良好的艺术体操教育不仅能够使得少儿的身体得到全面锻炼,更能够培育少儿协调、柔美以及高雅的气质。音乐是艺术体操的灵魂,音乐与艺术体操的关系可以比作鱼与水的关系。艺术体操是一项集体育、舞蹈及音乐于一体的综合性表演艺术,它的幅度、速度、风格以及表现力等都受到音乐的制约。因此,要想使得少儿能够获得良好的业余艺术体操教育,就需要充分发挥音乐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的作用。 1 音乐在少儿业余艺术体操教学中的作用 1.1 合适的音乐选择能激发少年儿童的学习兴趣 少年儿童自身特有的特点决定了其对事物总是有强大的好奇心,但是艺术体操毕竟是一门表演艺术,假如没有合适的引导很有可能导致少儿对整个教学内容和过程失去兴趣。在业余艺术体操教学中,无论搭配任何一样器械或者表演都需要音乐加以突出,用音乐将少儿的动作、情感融为一体。在当下的教育环境下,少儿本身的学习任务就比较繁重,利用业余时间来学习艺术体操首先需要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合适的音乐选择无论是从少儿的性情喜好,还是从少儿的身体动作特点都可以激发少儿对艺术体操的学习兴趣,使少儿能积极投入到整个学习过程中,否则无论后期的编排如何科学合理,也无法调动少儿对音乐的敏感性,对艺术体操的喜爱[1]。 1.2 合适的音乐节奏能够充分培育少儿的身体协调性 艺术体操是人体在音乐的节奏下合乎韵律的运用形式,能够对少儿的感情情绪变化进行最直接的体现。在不同的音乐节奏下,通过少儿动作节奏的强弱、幅度的大小、速度的快慢,使得动作错落有致,增强少儿的身体协调能力。过快的音乐节奏会增加少儿学习过程中身体的负荷,过慢的音乐节奏则可能无法调动少儿整个身体器官的活跃性,也就无法充分培育其身体的协调性。合适的音乐节奏可以使得少儿合理地分配体操动作的力量以及速度,改善各个运动器官的功能,使得其对动作的难点、懂点以及表现力等有着鲜亮和直观的感受。 1.3 合适的音乐风格能够使得动作编排更加合理 艺术体操动作编排的合理与否取决于音乐风格的选择,因为动作的编排要在考虑少儿身体特点、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根据音乐的整体风格、音色的性质等来进行构思,设计艺术体操各个段落的动作,进而使得少儿的身体与情感可以通过整套动作编排表现出来,培育少儿的想象力与记忆力,达到人、动作与项目合一的状态。在少儿动作的表现力上,动作的刚健性、柔韧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