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含水量土的路基填筑施工措施在高速公路施工中,常遇到部分属粉质中弱性膨胀粘土,其塑性指数、液限指数、天然含水率较高,透水性小,吸湿性大,易丧失稳定性,此类土含水量必须控制在 11~15%左右,否则碾压时易翻浆.该土质遇雨天泥泞不堪,晴天粘土表面晾干,而土层内含水量却常高达 30%左右,所以路基填筑时,需要反复翻晒,有时翻晒遍数高达 5~6 遍,不但给施工带来了很大难度,而且还影响了施工进度。这些土源作为高速公路路基的填筑材料,是很难达到设计要求的强度、刚度和稳定性的,故必须进行相应处理,以达到改良土性、提高路基承载能力的目的。在武绍高速公路路基填筑施工中,也出现了此类问题。通过借鉴同类工程施工经验并在实践中总结出一些施工措施,供同行参考。一、高含水量土处理的基本措施 天然含水量是土的基本物理性指标之一,它反映的土的状态,含水量的变化将使得土的稠度、饱和程度、结构强度随之而变化,其测定可采纳公路土工试验规程规定试验方法测定。含水量控制是路基填筑施工的关键所在,路堤填筑施工中的大部分工序都是围绕着降低填筑土的含水量展开的,而含水量控制又往往与土的性质、天气因素和施工工艺有关。对于天然含水量高达40~50%的土,通过堆高漓水,表面含水量可下降至30%左右,而土堆内部可降至35%左右。因此再去除10%-15%水分要通过实行一系列措施来达到.首先是通过掺灰,在6%掺灰量下,生石灰在消解过程中吸收土中的水分在2%左右;其次通过多次倒堆、翻晒,可将聚集在土堆中由消解产生的热量散发出来,带走6%-7%的水分;余下8%-9%含水量要靠上路后翻晒作业来降低。二、高含水量土填筑施工时应实行的措施1、路基填筑时,松铺厚度不宜大于 30cm,每层都要进行翻晒、粉碎,至填土含水量均匀、颗粒符合法律规范要求时,方可进行整平,碾压至规定压实度。验收合格的路段不宜久置,应及时填上层土,避开曝晒及雨淋,以免不必要的返工。 2、气温较高的季节过湿土天然含水量相对较低时,可采纳铧犁将土翻松,并用压路机碾压至要求的密实度.但作业面不宜太长,宜随上土、随整平、随碾压,防止水分损失. 3、雨后取土场含水量过大,土由取土场挖出后,经初步晾晒,再运至施工作业段摊铺,经整平后,将 5%的消石灰均匀地撒布在上面,用机械拌和 3~4 遍后进行稳压。 4、初步碾压后的土层闷料 12 小时后,再进行翻拌,测石灰土的含水量,使其达到最佳含水量的±2%的情况下整平后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