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_第1页
1/11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_第2页
2/11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_第3页
3/11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 1 工程概况 某高层住宅楼为框架-剪力墙结构,建筑类别为丙类建筑。建筑总高度为 84.6m,高宽比 2.74,地上 28 层(不包括隔震层),带 两 层 裙 房 , 地 下 室 2 层 。 隔 震 层 层 高 为 1.6m , 1 层 层 高4.7m,2~27 层层高为 2.9m,28 层层高为 4.5m。柱子截面尺寸主要有 800mm×800mm,700mm×700mm,600mm×600mm 和400mm×400mm,混凝土等级为 C50~C30。隔震层梁截面尺寸主 要 为 800mm×800mm 和 300mm×700mm , 混 凝 土 等 级 为C35。上部结构梁截面尺寸主要有400mm×700mm,350mm×700mm,300mm×800mm,300mm×700mm,300mm×600mm 和 200mm×500mm,混凝土等级为 C35~C30。剪力墙厚度为 400~200mm,混凝土等级为C50~C30。隔震层楼板为 200mm,顶层楼板厚度为 120mm,中间 楼 层 板 厚 为 100mm , 楼 梯 间 板 厚 150mm , 混 凝 土 等 级 为C35~C30。结构设计使用年限为 50 年。主要设计依据:①场地土的类型为中硬场地土,场地类别 II 类,设计地震分组第三组;②基本风压按 50 年一遇的基本风压采纳,取 0.55kN/m2,地面粗糙度 B类;③区域抗震基本烈度 8 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 0.3g。该工程隔震层位于地下室顶面,隔震支座均在同一标高,隔震设计目标为上部结构地震作用和构造均按降一度考虑。 2 隔震方案设计 目前国内常用隔震设计方案主要是采纳带铅芯和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以及粘滞阻尼器配合使用。隔震层抗风装置主要利用带铅芯的叠层橡胶垫或配合使用金属阻尼器。 2.1 三种隔震方案 第一种采纳带铅芯和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即目前国内常用的隔震方案,其中抗风承载力主要由铅芯提供。第二种采纳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不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和摩擦滑板支座混合隔震 , 即 在 方 案 一 基 础 上 , 将 裙 房 非 铅 芯 支 座L27、L30、L35、L37、L38、L39、L40、L41、L46、L47、L49 和L50 全部换成摩擦滑移支座,其中抗风承载力由带铅芯叠层橡胶支座和滑移支座二者共同提供。第三种是在第一种方案基础上将L11、L17、L28 和 L31 换成不带铅芯的叠层橡胶支座,并且隔震层两个方向分别安装 4 个破坏荷载为 250kN 的专门抗风装置。该抗风装置在风荷载作用下和铅芯共同提供抗风承载力,当地震作用超过其破坏荷载时退出工作。三种方案隔震支座布置时应尽量使得结构质心...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层建筑隔震设计方案论文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