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师教育课程价值重建论文 论文摘要:当前高师院校老师教育课程体系存在着工具理性和价值理性对立的困惑。针对这种困惑,文章认为高师院校老师教育课程体系的价值取向应致力于确立未来老师的专业精神、提升未来老师的专业智慧、改变未来老师的教育思维、关注未来老师的生活世界。基于上述分析,文章提出从求真、求新、求实三个途径构建高师院校的老师教育课程价值目标。 论文关键词:老师教育课程实然应然价值困惑策略 老师教育课程价值作为联系宏观教育理念和微观教育实践的桥梁,制约着全部老师教育的教学活动、关系到未来老师知识的建构、基础教育质量的提高,对于实现高师培育目标、服务基础教育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前老师教育课程存在着价值取向不明的问题,为此,必须对高师院校老师教育课程价值反思和重构,使其发挥应有的作用。 一、高师院校老师教育课程价值的实然分析 1.老师教育课程对知识的膜拜。目前,很多高师院校在课程编排方式上价值目标秉承的是理论理性高于实践理性的哲学思路,知识学的偏好使它成为一种沉醉于纯粹形而上学的理性王国,满足于一种外在地解释教育现象及教育活动的抽象理论体系的自足与完善,同时也满足于“普适性”,结果成为外在于教育活动的理论说教,使老师注目于先验的实体、寻求世界的终极解释,追求最终的绝对真理和与之相应的人类绝对状态的想法,企图在某种意识的明证性、绝对的确定性基础上构造永恒真理。正如一些专家指出的那样:“在理论工作者眼里,教育学尚未形成较为严密的科学体系,其中对许多重要问题的表述带有随意性,理论水平不高;在实际工作者看来,它脱离实际,至少对教育实践的指导意义不大。”虽然当前绝大多数高师院校都在思考老师教育课程改革的问题,但由于体制的原因和没有国家性老师教育培育标准,在老师教育培育过程中存在着与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相脱离的困惑,对“知识”的误读已经使老师教育越来越接近于一片“无人地带”。根据波兰尼的观点,对知识客观性的盲目崇拜和无休止的追求,导致了理智与情感、科学与人性、知识分子与普通大众之间的内在分裂,“伪造了我们整个的世界观”。教育学科的知识主要是问题解决的方案,而不是抽象的理论。“知识霸权”导致了追求老师教育的“纯粹”科学性,日渐忽略了对未来老师职业归属感、角色意识、实践工作者信念的确立,以及老师教学能力的培育和人格的完善。因此,老师教育课程无视教育实践的丰富性,把实践排斥于老师教育课程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