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 年 10 月夏铎铺镇九年制学校高效课堂研讨会学习资料汇编 一 增加课堂中的有效提问:问题要启迪学生的思维,不是让学生回答“是不是,对不对”,也不是让学生直接从书中找答案,出现求异答案最好,整节课中靠有效提问来引导学生,不是靠一些题目让学生机械回答。 二 有的学案教学暴露出一个问题:整节课几乎在处理知识,新课改对情感目标的要求非常高,而我们体现很少,这样的课学生容易疲劳,没有兴趣可言。如:“花的结构”要体现出花的漂亮和花的价值教育。 三 课堂要把碎片化的知识整体化,这要靠自然地过渡和老师的引导,一节课听起来知识之间是没有断层和痕迹的,浑然一体。但现在的课堂有的老师人为地分成几个环节,课堂显得特别琐碎,很难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课改不断的进行着,到底哪一种方案切实可行,实际是很难下定论的,鞋子合不合脚,谁穿谁知道。我们的课的上法当然也是因人而异,适合的才是最好的。所以,我以为学习的是一种理念,而非照本宣科,这也是在这次学习研讨中,各学校反复提到的一点。犹如牛吃草一般,非囫囵吞“草”,而要通过反刍,才能吸收其中的营养,使自己不断的成长,直至健壮。下面就我本人反刍结果与大家共吸收:首先,学案教学均实行了预习导学的方法,让学生感受新知,对所学本节课的知识有了初步的感知,不论是赵(玉芬)老师考查预习结果,还是孙(淑芳)老师、潘(云婧)老师的后反馈法,我以为对于新授课的进一步学习都是有好处的,这样,学生在学习时就有章可循,不至于漫无目的的听课。让学生找出重点词句时,找的速度也会加快,从而节约了授课时间。并且学生在阅读时自然而然的会联系生活中的一些实例,即使是个别同学,在课堂上回答问题时的知识面也会拓宽,当然单位时间内猎取的知识就增多了。这不都体现了高效课堂吗?其次,在课件和实物的运用上,恰到好处,既能突出重点,又能分解难点。如:赵老师关于花的结构上,先使用课件展示解剖花的过程,这样可以让每一个学生非常清楚的看清每个环节与花的结构。看完后,学生又亲自动手解剖花,这样的印象会更深刻。再一点值得注意的是,利用丝瓜做教具,我以为几近完美,既让学生认识了单性花,有小黄瓜的是雌花,没有的是雄花,一目了然;又拓展了柱头的作用,用柱头粘起碎纸屑,柱头具有粘性这一点不用多讲,人人皆知。还有孙老师通过放小鸡孵化过程及观察生熟鸡蛋,能形象的展示卵的结构及其各部分的作用。潘老师通过课件的展示来丰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