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概论”课案例教学论文 摘要:案例教学法在高校“概论”课教学中体现了极大的适用性和必要性,得到“概论”课老师高度重视,并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讨论成果。但当前“概论”课案例教学仍然面临着学生参加度不够、学生视角缺失以及学生主体性难以体现等困境。让学生参加教学案例选编,是体现“老师主导与学生主体”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学习主动性的案例教学新思路。 关键词:“概论”课;案例教学;学生参加案例教学法 最早应用于美国哈佛大学。案例教学法自上个世纪 80 年代传入中国,此后逐渐在我国高校以及中小学教学中使用,尤其是2024 年《中共中央宣传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意见》实施方案(简称“05”方案)公布后,明确要求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加强“教学方法的讨论”。[1]由此,案例教学法因其生动具体性特征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等到广泛推广。《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简称“概论”)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核心课程,案例教学法在“概论”课教学实践中既有成绩也存在问题,在原有案例教学的实践和讨论基础上进一步创新,是值得深思的问题。 一“、概论”课运用案例教学法的适用性与现实困境 “概论”课内容主体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两大理论成果,这是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形成的创新理论,它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为主线,贯穿于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探究新民主义主义道路、社会主义改造道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艰苦实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实践。因此,“概论”课老师假如将本课程的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借助于学生看得见的、具体生动的“案例”,才能将深奥的、抽象的理论讲述清楚,使学生在案例教学过程中体会、理解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甚至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逐渐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和观点来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当前,“案例”教学法越来越受到“概论”课老师的重视,从案例选择到案例问题设计、案例的讨论管控、案例总结等多方面有序展开。多年案例教学实践中,一些专家学者还将“概论”课案例教学进行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深度理论分析,形成了一批高质量的讨论成果,为“概论”课老师提供了丰富的可供参考的“案例资源”,大大推动了案例教学在全国“概论”课的推广。此外,也有一些学者从“概论”课案例教学的实践经验出发,展开案例教学的理论探讨,厘清了“概论”课案例教学中的一些困惑,为“概论”课老师探究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