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中医药博物馆法律规范化管理讨论 摘要:高校中医药博物馆承担着中医药专业教学、科研、沟通、科普和体验等多种功能。法律规范化的管理和运作是中医药博物馆实现“一馆多能”功能的必要条件。本文立足于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特点,从岗位角色的法律规范化、规章制度的法律规范化、体系建设的法律规范化三方面探讨中医药博物馆的法律规范化管理。 关键词:中医药博物馆;法律规范化;管理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中国中医科学院成立 60 周年的贺信中提出“中医药学是中国古代科学的珍宝,也是打开中华文明宝库的钥匙。”近年来,中医药博物馆在传承和弘扬祖国中医药文化,满足中医药教学、科研、沟通,普及中医药科学知识等方面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但由于我国目前中医药博物馆多为高校内设机构,与其他公益性博物馆相比,在管理方面存在一定的滞后和不法律规范,成了阻碍大多高校中医药博物馆进展的问题。连云港中医药高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医药博物馆(以下简称中医药博物馆)成立于 2024 年,占地面积 2130 平方米,可以说是地方科研院校中规模最大、种类最齐全的中医药博物馆。自建成以来,多次完成国家、省、市各级各类参观接待任务,在传承弘扬中医药文化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在此过程中,在学校和中医药系部的大力支持下,在法律规范化管理方面形成了较好的成果,先后被评为江苏省科普基地、江苏省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连云港市科普基地。现以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为例,探究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的法律规范化管理。 1 岗位角色管理的法律规范化是高校中医药博物馆法律规范化管理的前提 与其他高校中医药博物馆类似,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工作人员都是中药系各教研室老师兼职。为确保博物馆保持良好的运行,在岗位角色管理中,连云港中医药博物馆十分注重馆内工作人员的专业素养水平,加强职业道德教育和员工情感管理,保证每一位老师都完整出色地履行职责,做好工作。 1.1 明确岗位专业要求,体现中医药特色 中医药博物馆是行业博物馆,既有着其它博物馆的共性,也有其自身的行业特别性。由于馆内工作人员多由校内老师兼职担任,这就要求在岗位角色管理中,必须从实际工作需要出发,明确细化馆内各个岗位的职责内容,找到能兼顾本职工作和博物馆工作、拥有着中医药专业背景又具有一定管理技术和能力的岗位人员,把好工作人员的入口,以保证博物馆中医药特色内涵的展示。 1.2 加强职业道德教育,提高工作主动性 高校中医药博物馆承担了专业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