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体育教学理念与模式 摘要:现阶段我国高校在体育教育方面进展到一个瓶颈时期,传统的体育教育方式已经过于模式化;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很难真正的从兴趣出发,从而学习效果不尽如人意,大学生身体素养得不到相应的提高。本文从理念、模式等几个方面对高校体育教育进行重新认识并提出一些建议。 关键词:理念;模式;体系 1.重新认识高校体育工作理念 1.1 体育教学与学校各项工作相结合的系统化理念。体育是高校教育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能简单狭义的理解为仅仅是体育教学,应该将其认定为一项系统工程,合理有序的融入到学校的大系统中。1.2 教学方式改革下的开放化理念。将学生作为高校体育教育的真正主题主体,教学方式转化为开放、多元、灵活的模式,突出从兴趣出发的指导思想;尽量采纳启发式和引导式新型教学方法。1.3 大学体育以培育锻炼习惯为目的的终身化理念。以“终生体育”观念为主导的体育教育思想,即以提高大学生的身心健康水平,适应现代社会要求与终生健身意识的培育教育相互结合的教育思想。1.4 大学体育的科学化及社会化理念。大学体育应该以科学讨论做平台,并与学科建设同步进展,使其进一步科学化。从高等教育和体育教育自身规律的角度去主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将社会的需要作为大学体育的教学目标。 2.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 2.1 课内外相结合体育教学模式的形成。大学体育教学模式的选择,应根据大学体育教育的目的任务,紧紧围绕《学校体育工作条例》以及《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在明确了体育教学改革的理念和体育课程目标体系基础上,教学改革应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求实创新、与时俱进,努力创建具有本校特色的体育教学模式。为此,构建了如下图所示的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以供参考。2.2 课内外“一体化”教学模式框架的设定。现代大学体育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要具备多元化的教育功能,因此仅仅靠体育教学时间很难达到培育目标。2.2.1 加强课内外体育活动的联系性,为学校更好的开展各项体育活动,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与基础。2.2.2 革新现有学习形式,建立课堂、课外、竞赛等互动的学习过程,综合化培育学生对体育兴趣和参加度,通过学习养成习惯,以终身体育为教育目标,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全面进展。2.2.3 改变传统课外体育活动的自由状态,成为有课时、有计划、有管理、有组织、有辅导的开放型的课外体育活动。 3.以上述理论为基础对当代高校体育工作的革新化构想 3.1 修订现有体育课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