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进展困境与策略 摘要:慕课风暴登陆中国,掀起了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建设的热潮。伴随着慕课“井喷式”进展,其弊端和瓶颈也逐渐凸显。本文在分析国内外公共艺术慕课现状的基础上,对慕课课程低完成率、慕课形式与艺术教学的融合以及提升慕课老师从业热情等方面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对策,理性审视慕课未来的进展。 关键词:高校;艺术;慕课;困境 一、国内外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进展现状 慕课(MassiveOpenOnlineCourses),即“大规模开放式在线学习”的简称。它是伴随着教育创新及信息化技术的进展而兴起,被誉为是“印刷术发明以来教育领域最大的革新”,引发了国内外教育界的关注与追捧。 1.国外公共艺术类慕课进展现状 依托于斯坦福大学和哈佛大学的教育资源优势,慕课三大平台(Udacity、Coursera、edX)于 2024 年成立。截至 2024 年,Coursera 已与全球近 114 所大学及教育机构合作,提供了 800 多门MOOC 课程,其中有关艺术类课程 70 余门,包含了视觉艺术、听觉艺术、综合艺术等多个门类。授课内容涵盖了艺术理论、艺术技法、艺术鉴赏以及交叉艺术学科等方向。此外,2024 年上线运营的Kadenze 是一个专门提供艺术教育课程的慕课平台。Kadenze 的合作机构有学术院校、艺术组织和工商业机构三类,包括普林斯顿大学、斯坦福大学、加州艺术学院、芝加哥艺术学院、首尔艺术学院等。课程涉及视觉艺术、创意计算、计算图像、历史与文化、设计和音乐等。 2.国内高校公共艺术类慕课进展现状 目前我国慕课平台建设也呈现“井喷式”进展。2024 年 5 月,北大、清华、上海复旦等国内知名高校纷纷加入慕课阵营,成立了包括“学堂在线”、“爱课程”、“中国大学 MOOC”、“上海高校课程资源共享联盟”、“东西部课程联盟”等一系列慕课平台。据不完全统计,截至 2024 年我国高校建设的公共艺术类在线课程总数 60 余门,慕课平台为高校定制课程近 300 门次。其中,艺术理论类课程包括:艺术的启示(清华大学);外国工艺美术史(清华大学);现代生活美学(清华大学);艺术导论(西安交通大学);审美历程(清华大学);中国传统艺术(哈尔滨工业大学)等;艺术技法类课程包括:视觉传达设计思维与方法(清华大学);摄影基础(电子科技大学);服饰艺术造型设计(开封大学);民族声乐进阶密码(华东师范大学);图案审美与创作(清华大学);新闻摄影(清华大学)等;艺术鉴赏类课程包括:不朽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