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理念讨论 摘要:近年来,迫于日趋严峻的就业形势,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大学生创业教育,但却面临着创业率低、创业成功率更低的“双低”困境,这不得不使人对高校的创业教育产生诸多思考。本文结合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实际情况和未来进展需要,从创业教育的概念、创业教育的本质、创业教育的实施主体等方面着手,探析了高校创业教育的实施理念。 关键词:创业教育;教育理念;实施主体 我国开展创业教育已有十多年,从 1997 年清华大学的“创业计划大赛”拉开我国高校创业教育的帷幕,到 2024 年 4 月教育部确定九所创业教育试点院校,创业教育已经经历了高校自主探究阶段和试点阶段,在积累宝贵经验的同时也积累了一些矛盾。[1]2024 年 5 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具体阐明创业教育的进展方向,为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提供了行动指南。那么在新的教育政策的驱动下,新一轮的创业教育又应该如何实施呢?当今,大学生创业教育在各大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但实质却大而不强存在着课程设置不健全、创业环境不完善等诸多问题。[2]观念是行为的先导,要想彻底解决创业教育实施中存在的窘境,就要从根本上转变教育理念。 一、对创业教育的认识 近年来,在教育部相关文件中,“创新创业教育”的使用频率越来越高,陈希给予创新创业教育新的阐述以及学者们的广泛关注,让“创新创业教育”这个新概念越来越得到肯定。“创新创业教育”既不等同于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也不等同于“创新教育”,它是在经济需求、国家政策推动下将创新教育与创业教育相融合,鼓舞培育创新型创业人才的一种新的创业教育形式。创新创业教育可以说是传统意义上的“创业教育”适应时代要求的一种进展趋势,其为当今高校创业教育远离低技术含量创业向科技创新创业指明了方向,同时,在另一方面也突破了单纯为创业而进行教育的限制。本文中的“创业教育”均是指在新的国家政策驱动下的“创新创业教育”。 二、对创业教育本质的认识 当前很多高校都将创业教育作为一种具体的教育形式甚至单纯的当做一门课程进行传统的课堂教学。实际上,创业教育是一种理念,而不是任何一种教育形式,其价值追求应该全方位、全过程的渗透到各个学习阶段、各门学科的教育教学当中,以渐进式的、积累式的方式在潜移默化中培育创新人才。创业教育的功能价值更不是通过某种教育形式就可以立竿见影的,所以创业教育应作为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