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创业教育的困境及建议 10 篇 第一篇:刍议高等学校创业教育 一、创业教育的内涵 所谓“创业”,现代汉语词典中记载为“创业是创办事业”。华德•H•斯蒂文森认为,创业是一个人不管是独立的还是在一个组织内部追踪和捕获机会的过程,“创业可由六个方面的企业经营活动来理解:发现机会、战略导向、致力于机会、资源配置过程、资源控制的概念、管理的概念和回报政策。 二、创业教育的本质 正如一些学者的理解,创业教育确实是缓解高校毕业生就业压力的有效途径,但是仅把创业教育停留在这种层面是偏颇的。创业教育应当是一种全新的教育理念,在大学里开展创业教育,旨在培育学生的实干精神,使学生能够适应各种社会环境,在毕业后的社会生活中能制造性地解决各种问题,成为智者、强者而不是懦弱者。创业教育首先是一种思维训练的教育。思维方式具有对知识的建构、控制、支配、导向的作用。创业教育是体现素养教育内涵的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创新需要识别和把握机会,而对机会的识别和把握,取决于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知识进步首先表现为知识数量激增,大量的新知识不断涌现,冲破原有的学科、领域的界限。这就需要科学的思维方式对知识进行开发、控制和建构。传统的科学思维方式、哲学思维方式只适用于狭窄的专业知识和学科知识,创业教育需要借助整体性的知识,从中反思,形成新的科学思维方式,特别是掌握新的哲学思维范式。因为哲学作为智慧的学问、帮助人聪慧的工具,能帮助人克服保守、单一封闭的惰性思维,哲学范式使人灵活和具有多元性,有利于宏观地制造性地解决问题。 三、创业教育应当成为教育思潮 1.创业教育的社会功用。20 世纪 60 年代,美国人发现了创业教育和创业精神这个制造美国经济奇迹的“秘密武器”。从美国德克萨斯州立大学学生“创业计划竞赛”开始,创业和创业教育日益成为世界各国政界和教育界高度关注的课题。创新成为经济的推动力,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谁占有更多的信息资源,拥有更多的“创新头脑”,就相当于拥有了战胜对手的“新型武器”。联合国教科文总部于 1998 年 10 月 5 日至 9 日在巴黎召开会议,这是自教科文组织成立以来首次有 115 位教育部长,2800 多名高校校长、教育专家参加的世界高等教育会议,会议发表了《21 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明确提出:培育学生的创业技能,应成为高等教育主要关怀的问题。 2.创业教育应该面对全体大学生。一流人才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