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后扩招期困惑之分析论文 [论文摘要]2024 年,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中国的高校经过几年的规模快速扩张,目前进入了一个后扩招期时代。本文首先探讨了高校在后扩招期所面临的一些困惑,然后分析了高校大规模扩招的深层次原因,最后论述了高校解决后扩招期困惑的对策。 [论文关键词]高等学校后扩招期困惑 1999 年,中国内地普通高校招生 160 万,比 1998 年大幅增长 52 万,这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开始进入一个规模快速扩张的新时期。在其后的两年,2000 年招生 220 万,2001 年招生 250 万。截至 2024 年,我国各类高等学校在校生总数超过 2000 万,居世界第一位,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 19%,从此进入到国际公认的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制造了高等教育进展史上的奇迹。中国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比《面对 21 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预期的时间提前了几年。经过几年的高速进展,目前我国高校进入了一个后扩招期时代。 一、高校后扩招时期的困惑 1.“扩招一圈地运动一再扩招”的怪圈。高校扩招,必定引起一系列的问题,如投资不足,校舍、图书、实验设备等基础设施不足,管理体制和师资条件在短时间内跟不上扩招进展的需要等。因此,学校要应对扩招就必须大规模建设新校园,从而为开展教学和科研工作提供基本的物质条件。要培育高水平人才,要出高水平的讨论成果,就必须拥有现代化的办学条件和设施。1999 年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后,高校的占地面积和建筑面积逐年增长。2024 年与1998 年相比,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增加了近 1000 万人。按国家规定的平均每个大学生占有建筑面积 30 平方米计算,全国增加1000 万在校大学生需要增加建筑面积 3 亿平方米。按平均每平方米造价 1000 元计算,全国增加 1000 万大学在校生需要建筑经费 3000亿元。但是,由于我国教育经费在 GDP 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并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因此,绝大多数高校的校园建设资金来源于银行贷款,少则几亿多则几十亿。这对收入来源单一的我国高校来说,是一个相当大的压力。为缓解压力,高校不得不进一步扩大规模,通过做大来弥补由于建设新校园所引发的资金缺口。由此,便形成了“扩招一圈地运动一再扩招”的怪圈。持续扩招,超负荷运转状况导致了非良性循环,使高等教育的质量难以得到保障,超常进展和连续扩招也正在冲击着毕业生的就业市场,带来高层次人才的供需失衡,引发高智力人才积压。 2.高校负债率过高与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