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商业银行的创新运营模式 摘要:本文通过探究银行创新项目,在高校模拟运营,不断完善经营对策,开发客户的自主服务意识,对其占领校园市场具有指导性和实践性意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运营模式;创新 一、商业银行校园内运营出现的问题 (一)盈业利润少,附加值偏低。在大学校园中,许多中间业务诸如代发工资、信息咨询、上门收款、零残币兑换等业务成为多数银行的无偿服务。很多中间业务在大学校园中投入了很多资金推广,却不能成为主要盈利的产品,很多可以盈利的产品一直处于免费状态。没有在消费者群体中建立起收费的概念,导致中间业务的进展受阻。很多业务,比如基金代理,投资代理不能得到开展。这也不单是存在在大学校园里的问题,在国内的大环境下,由于分业经营金融政策的制约,使银行,证券,保险严格的划分,导致了中间业务的局限性。银行只能进行一些传统的,劳动密集,业务技术含量简单,增值小的中间业务。(二)运作缺乏法律规范性,管理系统不完善。目前,国内大部分商业银行管理系统不完善,部门之间协作不协调,对中间业务的重视度不够,市场定位不明确,还没有一套对于如何建立可进展、有利润、档次高的组织管理方案。在人力、物力、财力上投入不足,使基层银行在中间业务市场开拓中被动性强,难度大。银行的学校分支已经触及到某些中间业务的开拓和进展,但是由于国内大多数商业银行缺少专门的机构对中间业务的开发,导致这些学校基层收集到的信息没有能够及时反馈给银行,银行也没有能够有足够的人力,无力,财力来针对这些信息做出系统的计划和实施。这些系统结构的问题导致大学校园的中间业务一直得不到进展。 二、商业银行运营模式现状简析 银行的收入主要集中在学费和教职工工资的存款收入和贷款发放上,就高校的状况来看,无论是存储的工资还是贷款的费用利润都非常低,从金融的角度看,商业银行的收入来源还主要依赖于传统业务,并没有创新。所以,在资金业务方面的争夺尚未达到高峰阶段。初步统计,目前我国银行的中间业务仅 260 余种,但在大学校园中开办得较成功的品种来看,仅有信用卡业务。代收代付业务和票据贴现业务近年来进展较快,而保管箱服务、网上银行、财务顾问、个人理财业务等的影响还比较有限。我国商业银行中间业务产品少,难以迈出突破性的原因是在金融业施行的分业经营制度,这一制度导致商业银行在校园内受到约束,业务品种区域化,产品档次低,缺乏高科技和高收益的产品种类,因此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