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_第1页
1/12
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_第2页
2/12
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_第3页
3/12
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讨论 一、中国地域文化形成原因 为什么中国会产生如此之多的地域文化?原因主要是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和交通不变所造成的不同地理环境之间的阻隔性。在中国广袤的土地上,既有雄伟高耸的喜马拉雅山、昆仑山、秦岭,也有辽阔的东北、华北大平原和肥沃的长江、黄河、珠江冲积三角洲,即使西部,也是既有平均海拔四、五千米的青藏高原,也有海拔之下的吐鲁番,展现出丰富多彩的自然景观。差异如此之大的自然环境所提供的独特迥异的自然条件是地域文化形成和进展的物质基础。地域文化是在长期不断进展变迁的过程中形成的,而在形成之后又表现出相对稳定性,其“地域”是指文化形成的自然地理背景,其“文化”可以是单要素的,也可以是多要素的。方言文化(中国各大语系)、饮食文化(各大菜系)、民间信仰(三大宗教之外的各种民间宗教与崇拜)、民间建筑风格(山西大院、徽式建筑、福建土楼等)、生态环境与经济形态(游牧与农耕、麦区与稻区等)、民族融合(五胡乱华、夷夏交融)、人口流动(衣冠南渡、湖广填四川、江西填湖广,移民、客家、土著等)、行政区划变迁(唐分全国十道,宋分天下军州,元设行中书省,明设两都南七北六十三省,清与民国奠定今日之行政区划)等均对地域文化内涵及其表现形式发挥重大影响。一方水土孕育一方文化,一方文化影响一方经济,并造就一方社会不同特质、各具特色的地域文化,诸如中原文化、三秦文化、燕赵文化、齐鲁文化、三晋文化、吴越文化、湖湘文化、蜀文化、巴文化、徽文化、赣文化、闽文化、粤文化、京派文化、海派文化等,构成了源远流长、丰富多彩的中华文化体系。 二、讨论中国地域文化并使之得到保护与传承的重要性 地域文化是形成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自然与社会基础,而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各民族在繁衍生息过程中所形成的非文字、非实体知识文化结晶,与人类成长相伴生共绵延,见证了人类文明历史进程,是各民族记忆深处的精神家园,是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2024 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巴黎进行第 32 届会议,通过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24 年,我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2024 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正式成立。讨论中国地域文化并使之得到保护与传承,是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必要途径。由于历史原因,许多地域文化资源在社会进展进程中已湮灭或处于危机中,亟须包括专家学者、政府、公众和企业等社会各阶层...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高校图书馆地域文化保护与传承研究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