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图书馆文献捐赠来历分析论文 [摘要]接受文献捐赠是高校图书馆文献采选的重要辅助方式,面对来源不一、品种繁多、良莠不齐的捐赠文献,高校图书馆应设立捐赠文献接受标准,法律规范接受捐赠工作流程,并处理好接受捐赠工作与正常采访工作的沟通与协调,以充分发挥受赠文献对馆藏建设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文献捐赠;高校图书馆 现代高校图书馆普遍都接受外界的文献捐赠,它已成为图书馆文献采访的一种重要辅助方式。接受文献捐赠对图书馆补充馆藏资源、节约文献购置经费有着重要的意义,但同时,由于捐赠文献来源不一、品种繁多、良莠不齐,接受不适合或无参考价值的文献,也会破坏馆藏结构,浪费馆藏空间。因此接受文献捐赠作为馆藏文献的一种来源方式,也应纳入整个图书馆文献采访系统予以法律规范,使之符合馆藏进展政策与采访工作流程,从而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其对馆藏文献建设的积极作用。本文将分析高校图书馆捐赠文献的来源,并从捐赠文献接受标准、接受捐赠工作流程以及接受文献捐赠与正常文献采访之间的沟通与协作等方面谈谈高校图书馆接受文献捐赠工作的法律规范问题。 1 捐赠文献来源 高校图书馆接收的文献捐赠有多种来源,分析捐赠文献的来源有助于图书馆了解各类文献捐赠的特点,妥善选择与接受捐赠文献,并根据图书馆的需求通过有效途径争取各方有益的文献捐赠。 1.1 个人作品捐赠 个人作品捐赠是指著者或编者将自己写作或编著的文献捐赠给图书馆,它是图书馆接受捐赠文献中的较普遍的一种类型。这类捐赠的特点是:单个捐赠量不大,但捐赠总数较多;捐赠文献既有本校老师、校友及其他学者的优秀作品,也有部分社会作者自费出版的对高校图书馆无收藏价值的图书,图书馆在接受时须区别对待,慎重选择。 1.2 个人藏书捐赠 个人藏书捐赠是指捐赠者将自己私人藏书的全部或一部分捐赠给图书馆。这类捐赠的特点是:捐赠者多为本校校友或过世校友的亲属;捐赠文献总量较多,文献出版年代跨度较大,其中可能含有图书馆缺藏的重要文献,甚至一些珍稀文献,但也常有已过使用时效或过于破旧,不再适合图书馆收藏的书刊,图书馆在接受时应视具体情况具体处理。 1.3 个人资助性质的文献捐赠 个人资助性质的捐赠主要指捐赠者为支持图书馆文献资源建设而特别购置各类文献捐赠给图书馆。这类捐赠的特点是:捐赠者多为校友或社会慈善人士,前者如校庆时,校友开展的有庆祝与纪念意义的图书捐赠活动,后者如香港石景宜先生对我国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