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外语教学中交际能力培育理性审视 摘要:随着国际文化教育的稳定进展,我国更加重视讨论高校的外语教学工作。高校英语教学不仅是单纯的外语语言知识的传授,同时还需要注入外语文化元素,这也正是高校外语教学过程中培育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主要原因之一。通过给予高校学生们更多的跨文化交际空间,可以培育高校学生们的文化意识,并加强这些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从而提升学生灵活掌握并运用外语的意识与潜力。本文主要通过阐述“语言与文化之间的关系”以及“文化素养与交际能力之间的关系”两个方面来分析文化教学方法与差异在语言教学中的体现方式,并对高校外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育做出理性审视。 关键词:高校外语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素养;文化 差异文化是完整掌握一门语言的前提,在学习一门语言的过程中,汲取该门语言的背景、进展历程等内容,能够帮助人们切实感受语言的魅力与底蕴,体会到其所承载着的文化底蕴。而从语言教学的层面来看,老师在讲授语言的同时,实际上也是在传播这门语言背后的文化元素,因此高校外语教学不完全是在传递外语语言知识,同时也是在培育学生们对外语背后的文化的感知力。外语的词汇和语法规则在一定程度上为学生掌握该门外语提供了帮助,但假如缺少了外语中所蕴含的文化底蕴,学生则无法真正领悟并熟练运用该门外语。在高校外语教学的跨文化交际中,交际双方假如不能处于相同的文化背景当中,很容易造成误解,导致文化交际失败。基于上述假设,高校外语老师如何在外语教学的过程中培育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成为了目前高校外语教学中亟待解决的重要问题之一。 1 文化教学在高校外语教学中的作用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的外语教学主要以英语为主,而传统的高校英语教学通常更侧重于“词汇”与“语法”,导致国内许多高校学生对于英语的掌握局限在书面上,不能将外语口语化,在外语环境中表现得不如预期。基于此种现状,近年来我国大多数高校在英语教学中将培育目光着重放在了听说能力上,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良性效果,但却没有极大改善高校学生的外语交际能力。这里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来说明:设定一个中外学生沟通情境,当一名中国学生想向他的外国朋友介绍自己的文学作品时,将如何翻译“鄙人拙作”这种自谦的语句呢?———根据字面意思翻译为“Thisisaclumsyarticlebyyourhumblefriend.”很有可能会让外国朋友不明所以,类似这样的误会还有许多,说到底均可归结为“文化差异”造成的语义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