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讨论 摘要:围绕班级管理模式进行了深化探析,提出了推动新时代班级管理模式创新路径,以期达到班级管理专业化、民主化的目的。 关键词:新时代;管理模式;创新;路径 高校学生班级是大学生在校学习生活、情感沟通的重要场所。对班级管理模式进行改革创新,有利于增强班级凝聚力,培育学生健全人格,树立良好班风和浓郁学风。 1大学生班级管理模式创新的重要意义 1.1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班级管理实效。先进的管理模式有利于增强组织成员的积极性,形成良好的组织氛围,提高组织的管理效果。班级作为社会组织中一种人数较小的组织,是学校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班级的管理水平和质量直接影响到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1.2有利于培育学生创新意识,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创新班级管理能够帮助学生实现自我进展,培育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引导学生主动发表自己的看法和观点,从而培育学生的质疑精神。1.3有利于更好适应社会需求,培育高素养人才。创新班级管理,通过开设专业角以及建立学生与老师的班级群利用网络拉近师生间的距离,教育引导学生加强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专业能力。创新班级管理模式能够驱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提出有利于班级进展的建议,从而使学生们自发营造创新氛围,提高学生的求职能力,更好的适应社会需求。1.4有利于契合学校培育方向和学习氛围。班级创新管理注重以人为本,鼓舞学生综合素养的进展,培育学生的主体意识与承受挫折的能力,引导大学生磨练自己的品质,锻炼自己的意志。 2大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 笔者以湖南科技学院在校大学生为调查对象,实行随机抽样方式进行,共发放问卷110份,其中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89.09%。经调查统计发现,大学生班级管理存在的问题主要概括为以下3个方面。2.1班级关系松散,学生凝聚力不强。调查发现,42.85%的学生认为个人在班级中所起的作用是积极作用,32.65%的学生选择消极作用,24.48%的学生认为个人在班级中没有什么作用。在班委会选举中,积极参加投票的占57.14%,随意投票占31.63%,弃权者占11.22%。在参加班级活动上,积极参加者占62.24%,有选择性参加占34.69%,不参加占3%。可见,部分学生对班级管理及活动不关怀也不感兴趣,传统班级管理模式在管理方式较为自由的大学校园受阻,学生的班级荣誉感缺乏有效培育。2.2班级活动乏味,学生厌倦...